【#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第十四周校园广播稿》,欢迎阅读!

一花一叶
第十四周校园稿
转眼间冬天已经来了好久,冬日的阳光总是显得懒洋洋的,不经意间地抬头,阳光从指缝间溜走,总让你想挽留。那么,是否有那么一瞬你也曾想过留下我们?大家好,欢迎再次收听炫彩青春。
一、把耳朵叫醒 时间在慢慢流淌,岁月在心头缓缓留下痕迹,有没有那么一首歌让你感动,让你笑,让你轻轻地哼着,让你淡淡地流泪?有请王老师为大家带来一首首动人的歌曲。
二、书海潮声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曲子,大家都应该很熟悉了。分分合合,欢欢喜喜,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谱成了这首千古绝唱,也造就了无数英雄豪杰。今天的书海潮声为大家带来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
1.简介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故事在我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本书24卷。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2.作者简介
作者罗贯中1330年一1400年之间,名本,号湖海散人,明代通俗小说家。他的籍贯一说是太原今山西,一说是钱塘今浙江杭州,不可确考。据传说,罗贯中曾充任过元末农民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客.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他还创作有《隋唐志传》等通俗小说和《赵太祖龙虎风云会》等戏剧。
3.故事梗概
《三国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在对三国历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现出明显的“拥刘反曹”倾向,以刘备集团作为描写的中心,对刘备集团的主要人物加以歌颂,对曹操则极力揭露鞭挞。今天我们对于作者的这种拥刘反曹的倾向应有辩证的认识。尊刘反曹是民间传说的主要倾向,在罗贯中时代隐含着人民对汉族复兴的希望。 《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近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作者还赋予他呼风唤雨、神机妙算的奇异本领。曹操是一位奸雄,他生活的信条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奸诈,是一个政治野心家阴谋家这与历史上的真曹操是不可混同的。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他的义气是以个人恩怨为前提的,并非国家民族之大义。刘备被作者塑造成为仁民爱物、视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从叙述的技巧,人物的刻划上,最具可看性的部分如刘玄德三顾茅庐,定三分隆中决策,诸葛亮舌战群儒,用奇谋孔明借箭,七星坛诸葛祭玄风,三江口周瑜纵火等。人物形象
1一叶一世界
一花一叶
鲜明,情节节奏明快。描述山林时,山林的世外之美令人向往,可以像首诗,也如同一幅画。然而写到战争的场面,擅用夸饰的笔法写勇将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气概,使得三国人物,人人好似天上神祗,从容策马,进出敌阵,如入无人之境,威风吓人,也长於经营战争场景,使文字影像化,有如战争即在读者眼前,做人彷佛听到人喊马嘶,看到刀光剑影,。写忠臣,其忠肝义胆让人由衷敬佩,写小人,那卑鄙肚肠,让人生厌。看三国演义,最为尽兴的不外在这小说之中,可见到最深刻复杂的人性。
《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大小小的战争,构思宏伟,手法多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波澜起伏、跌宕跳跃,读来惊心动魄。全书的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简洁明快,气势充沛,生动活泼。 4.与三国有关的一些歇后语
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三国一书博大精深,我们今天的介绍只是凤毛麟角,大家想要读到更多有趣的小故事的话,我想还是需要大家去打开这本书,认真研读。
三、美文欣赏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你是否听出李白那摇摇晃晃中的无限凄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你可曾听到苏轼这语无伦次中的丝丝想念?“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你可能听懂张若虚那不经意间一问的缕缕惆怅?你知道吗?其实有一种忧伤叫做月亮。
有一种忧伤 叫做月亮
天空中,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漫在月光下,唯一不变的,是宁静与美好,让人心神荡漾。一轮晶莹剔透的明月,悬挂于星空。明净的月亮,你是否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停在窗前的我,心底一如当年一样,对你神往。
数千年来,每当皎洁的明月悬挂于中秋的碧空,不知有多少情感在此时波澜起伏,不知有多少思绪翻涌蹁跹,无论你在地球的多么偏远的角落,只要你发现有人在此时吟唱唐代名相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你就能从他凝重的脸上,看到那烙有中华民族印记的血脉团圆和最原始的思念之情,感受到蕴含着民族情感的宁静与淡淡忧伤。
有一种忧伤,叫做月亮。
回首过去,悬挂在中国古典诗坛上空的月亮是多情的,是忧伤的、她是一种情感,一种气氛,一种文化符号,一种审美意趣,她的空明,澄澈,高洁的品性,她的暗示,隐喻,象征等效用,令无数人倾倒。李义山托“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皓月感伤凄凉身世,李重光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凄月演绎生命绝唱,柳永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残月来渲染离别情怀,李清照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来自满月倾诉闺阁幽怨。
2一叶一世界
一花一叶
有一种忧伤,叫做月亮。
那一轮明月,创造了多少流芳百世,凄凉动人的神话故事,成就了多少诗人的多愁善感,忧伤难耐,满足了多少少女的浪漫忧伤,淡淡思情:“愿我如星君如月,月月流出相皎洁。”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思念妻子,思念丈夫,思念故友……因思念而不得见,因不得见而甚是想念,忧伤充斥,满怀愁思,对月当歌,诉知愁苦。 有一种忧伤,叫做月亮。
曾经的我们,最好的朋友,也曾在这中秋之夜,伴着皎洁的月光,坐在屋顶,互相诉说着自己的理想,我们也曾对着月亮,进行着童年最纯真的幻想,我们都喜欢月亮,它带给人们光明希望,如今看到月,想起你,我最好的朋友,心里就涌起万千愁绪,曾经我们看到“那些说好在一起永远不分开的人,如今早已各奔东西”时觉得很凄凉,而今我独自一人,才知道那更是一种刻骨铭心的思念,明月在此,遥寄相思。
此刻,一轮清澈明月,倾泻在我身上,沐浴在月光中,我怀念,我留恋,当初在我身边的人,不知此时身在何方,不知她们是否知道,当初一起嬉笑玩闹的我们,如今各奔东西,而我,正以当年的方式,面对皓月,诉说我的思念,让明月遥寄远方。 又是月圆夜,我在思念,亦在忧伤。
结束语:快乐的时光总是弹指一瞬,我们又要跟大家说再见了,不知你是否有了翻翻三国的冲动,不知你是否被那忧伤的月亮感染?同学们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3一叶一世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