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语文生成性教学的原则及实践》,欢迎阅读!

语文生成性教学的原则及实践
生成性教学也叫课堂动态生成教学。动态生成教学,是指在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即时出现的有价值、有创意的问题和情境或观点为契机,善于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从而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使教学获得成功的教学方式。
生成性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生为本”,以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欲望的引发,关注学生自学自思的指导,尊重学生独立的思维和自身的感悟、体验,关心学生完整的人生成长需求,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为目的,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我们的新课程改革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依据的,建构主义强调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呈现问题,用真实的教学情境解决问题。所以新课程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语文教学中注重生成性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努力追求一种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和谐精彩的课堂教学。
好的生成课往往能够将课堂上的有意义情境化为教和学的资源,师生在自然和谐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但如果为了生成而生成,花哨而没有实际意义,课堂上学生的提问有时会信口开河,教师的组织教学也跟着随心所欲,那么时间浪费了,教学目标却难以达成。笔者认为,掌握好语文课堂教学生成的分寸,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实施语文生成性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1. 适当原则
所谓适当,指的是对生成内容价值的判断,即是否值得去生成。由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的问题,课堂生成难免存在一定的偏颇、缺陷乃至失误,这时就需要教师适当发挥主导作用。一位教师上《塞翁失马》时,学生问老师塞翁丢失的是公马还是母马?这时教师竟放弃了原先的教学设计,跟着提问与学生一起讨论,一节课就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过去了。课后,老师说他不愿意扼杀学生提问的兴趣,他的冷漠会让学生失去学语文的快乐。《塞翁失马》的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至于丢失的马是公还是母对于寓意理解没多少价值。对于没价值的生成,花许多时间去讨论是不适当的。如果怕伤害学生,就应委婉地把学生引回正题,可以这样设问:“该问题提得有趣 ,我想不管是公马母马,能引回一匹马,塞翁就应该高兴,可是他对此有怎样的反应呢?”要注意,价值判断的核心是教学目标,切合教学目标的生成才是有价值的生成。
2. 适度原则
所谓适度是指对生成容量的控制,也即生成内容的多少问题。过度的生成会喧宾夺主,影响正常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生成不足又往往难以达到生成的最佳效
果。在教学词语辨析时,要讲到词语的感情色彩。因为词语的辨析有好几个方面,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就朝讲台下一看随口说道:“我们能不能说赵军与王晓阳同学狼狈为奸,走到教室门口仓皇逃窜啊?”同学们都笑了,显然他们已经明白了词语感情色彩的不同了。我看效果已经达到,就没有过多纠缠这一细节,点到为止,继续上课。这就是生成的适度把握。
3. 适时原则
适时意味着时机要把握好,提前的生成有生拉硬拽之嫌,滞后的生成又往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对这一分寸的把握取决于教师对课堂情境识别的敏锐性。我在教学《背影》时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后进行讨论,谈谈对文中“父亲”的看法。同学们各抒己见。一位女生说:“我觉得父亲太溺爱,照这样下去会爱出一个窝囊废来。”一个男生说:“20岁的青年,已数次上京,父亲还要如此不放心,先要茶房陪,后来索性自己搭上,这对培养孩子有利吗?以后叫他怎么自立?”其他同学也发表意见:“自己的事自己做,美国小伙16岁就争取独立,打工赚钱挣学费。”我意识到讨论有些离题,便应急介入,微笑又带严肃的语气说:“大家对此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听起来有道理,但读文学名著要深入背景,把人物放到当时的环境、心境去分析人物的言行思想,不能以今天的观念去苛求历史人物。本文叙述的是1917年军阀混战,天下大乱,父亲丧母失业,生意惨淡,精神上的痛苦和悲哀是可想而知的,能不能站在那年代去评价父亲呢?”学生们又重新讨论,从而为理解父亲的爱子之心奠定了基础。本案例中我过早抛出讨论题,学生没有情感和认识铺垫,不可能有中肯的见解,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掌握火候,寻找契机,恰当生成。
4. 适止原则
适止,就是及时停止讨论或探究。学生的思想是丰富多彩、千奇百怪的,课堂上常会有一些突发的问题,一时无法解决,这时教师就应机智地终止讨论,以免拖而不决,浪费时间。比如:于漪老师在教学《木兰诗》时,一生突发议论:这诗不真实,因为古代妇女都缠足,木兰是个“缠足女”,怎么可能在军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呢?对这问题,于漪老师坦诚相告:自己没有预想到,也真不知道答案,于是她提议全班同学和自己一起课后去查找有关古代妇女缠足的历史和知识,以佐证诗歌的真实性。这种处理,无疑是一种高度的课堂机智的体现,这既有效捕捉了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又让学生感受到作为教师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格魅力!
二、实施语文生成性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善于抓住知识能力的生成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b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