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汪元量《易水》阅读练习及答案

2022-08-27 23:48:4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汪元量《易水》阅读练习及答案》,欢迎阅读!
易水,古诗词,练习,答案,阅读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516题。

易水 汪元量

芦苇萧森古渡头,征鞍卸却上孤舟。 烟笼古木猿啼夜,月印平沙雁叫秋。 砧杵远闻添客泪,鼓颦才动起人愁。 当年击筑悲歌处,一片寒光凝不流。

[]汪元量:南宋宫廷琴师。宋亡后被俘北去。此诗为北上燕京途经易水时所作。鼓颦:军中常用的乐器,指大鼓和小鼓。筑:古乐器,典出《史记》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荆轲刺秦临行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刺秦事败,荆轲身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深秋时节,诗人才卸征鞍,又上孤舟,一,虽然用语平淡,却写尽羁旅行役之苦。

B.颔联写景视听结合,烟笼古木月印平沙写出了夜色之美,猿声,雁鸣突出了夜的静谧。

C.远处传来捣衣的砧杵声,使飘零游子不由伤感落泪;疴鼓之声才响起,就惹起了诗人无尽的愁思。

D.尾联照应诗题,都是写当年易水送别场景:二人击筑悲歌时,慷慨诀别的气氛使寒波也为之凝滞。

16.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全诗中有何作用?(6) ()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1)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__________”句和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__________”句,以比喻手法分别表现了江水和湖水之美。

(2)杜牧《阿房宫赋》中用夸张手法极写秦王贪得无厌又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谏逐客书》中,李斯先后列举太山高大和河海深邃的例子,是为了说“_____________________”

15.D(尾联照应诗题,一片寒光是英雄逝去后眼前空余的冷落之景,易水的寒光蕴藏着诗人的主观情意。击筑悲歌的往昔与一片寒光的眼前之景,一虚一实,开拓了诗歌的意境。)

16.首联描绘了一幅冷清萧瑟的古渡秋景图(2分)深秋时节,诗人卸罢征鞍又孤舟北上,入目所见芦苇萧萧,古渡口边冷冷清清,渲染出一片冷落萧条的气氛2分)古渡、孤舟自然引出诗人的羁旅之愁、漂泊之感、故国之思,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2分)。 (每答对1点得2分,答对3点得6分)

【诗歌译文】古老的渡口边,芦苇萧萧,显出一派冷落萧条的景象。卸罢征鞍,又登上北上的孤舟。水上升腾起淡淡的薄雾,宛若袅袅的轻烟,笼罩在古木上,静夜里传来一声声猿啼;皓月的清辉洒在水边的沙渚上,一阵阵雁声点染了沉沉的秋意。远处传来捣衣的砧杵声,使飘零游子不由伤感落泪;鼙鼓之声才响起,就惹起人无尽的愁思。回首当年英雄击筑悲歌的地方,如今空余茫茫易水,寒光凝滞而不流动。 17. (1) 千里澄江似练 玉鉴琼田三万顷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王者不却众庶 故能明其德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xd.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