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浅谈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主要特点及负面影响》,欢迎阅读!
浅谈现行教师评价制度的主要特点及负面影响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传统的教师评价制度没有跟上新课改的步伐,其特点和不足表现为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标准和内容单一、评价功能单一等,这些不足制约着新课改的进行。
【关键词】教师评价 特点 负面影响
笔者在调查了解我县初中历史课程改革状况的过程中欣喜地看到了新的课程理念已经被我县初中历史教师广泛接受,教学行为正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更新,教师们也非常注重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总体说来,我县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正在朝着健康的方向前进。但是,在调查了解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体会中看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如学校硬件设施、教师数量不够、劳动量较重、教师专业素质与新课程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新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尚来建立等因素。特别是旧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在教师的眼中成为课改前进的最大障碍,如问卷调查 “你认为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可能会受到的制约是(单项):A、中考高考的命题取向;B、上级部门的评价导向;C、学校管理方式理念;D、课改意识淡化停滞”中笔者在对100份有效回收问卷随机抽取50份问卷进行数据统计中发现:A项18人,占36%;B项23人,占46%;C项8人,占16%;D项1人,占2%。“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单选):A、主要看考试成绩;B、重点看日常工作表现;C、很少评价;D、通过教师自评,处室、学生、家长多种渠道进行综合评价”中,A项43人,占86%;B项1人,占2%;C项0人;D项6人,占12%。上述数据充分说明现行的教师评价机制没有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成为课程进程中的主要障碍。因此,变革现行教师评价机制,建立新课程理念下的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教师评价是教育评价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我县现行的普遍的教师评价制度以教师教学效能的考核与鉴定为重心,片面强调评价的管理作用,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这些缺陷和不足表现在教师评价的主体、功能、标准、内容和方法等有关评价体系的各个方面。
一、评价主体单一
这一点主要表现为教育行政部门,尤其是学校对教师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教师被排斥于评价主体之外,基本上沦为“待宰的羔羊”,没有评价的发言权。笔者所在学校对教师的评价虽然有一项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却没有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师间的相互评价,当然更谈不上专家评价。就是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评价也是学校背着教师的情况下给学生发一张简单的评价表,对每位任课教师的品德、教学进行简单的优、良、中、差打分等,作为学校考核教师的一项依据,其结果并不告诉教师。这样的评价方式,无视教师的主人翁地位,把学校、教师对立起来,严重地伤害了教师的感情,挫伤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二、评价功能单一
这一点主要表现为强调管理、分等和奖惩,忽视评价的激励功能、反馈功能和监控功能。这样的评价着眼于教师工作表现,评价目的在于检查教师的工作是否达到了学校的工作要求,是否完成了教学任务,并据此对教师作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对教师的评价结果主要是作为教师评优晋级、进城考调、发奖金、扣工资的依据。笔者了解的本县一所初中升学质量较好的乡镇中学,教师的积分考核是非常严格的,甚至是严厉的。其严厉性表现在考核积分低了,不仅丧失了评优晋级、进城考调等奖励性权益,甚至连自己的工资都不能全额拿到——哪怕教学任务完成甚至比其他学校的同年级同学科教师的质量高,但只要与本校同年级同学科几个教师的成绩比较处于劣势,该教师的奖金就没有了,基本工资也拿不到全额了,因为学校把教师的工资截留一部分下来用于教师奖惩。这样的做法前几年在我县初中学校较为普遍,现在由于政府的干预明显减少,但个别学校仍在进行。这种以管理、分等、奖惩为目的的评价,在我县的教育工作中产生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这种评价过份地直接涉及个人利害关系,容易引起教师心里不安、焦虑和恐惧,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引起教师体罚学生、打骂学生,个别严重的还触犯了刑法。前面提到的那个乡镇中学,教师体罚学生、打骂学生的现象前几年不说天天有,至少是周周有,直到有一次一位女教师在办公室一脚踢伤了一位学生的脾脏,不仅赔偿了数万元的医疗费,而且被开除了公职、判了刑。之后,该校体罚学生、打骂学生的现象才有所减少。笔者所知道的本县另一所升学质量较好的初级中学,教师为了获得较高的积分、较多的奖金,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早上5:00过后就把学生叫起来进行早读,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学生,而且也严重地伤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2、这种评价容易引起教师与学校领导产生对立情绪。由于评价者(主要是学校相关领导)可能会因某种情感、情绪等原因使评价结论与某位被评者(教师)实际产生偏差,而被评者(教师)反过来也会猜疑评价者(领导)的不公或偏袒,对评价的结论不认可。某校最近评选推荐县级优秀教师,就是几位学校领导在背着全体教师情况下评出来的,评选的结果优秀教师一名是去年刚毕业来校任教的教师(学校许多教师还不认识);另一名也是只有四年教龄的年青教师(该教师在学校教学中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成绩)。这样的评价结果引起教师议论纷纷,一些教师心目中的教学业务骨干教师,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水平、教学效果、对学校的贡献都比前两位教师优秀得多却没有评上。这样,未被评上的教师必然会对学校领导产生某种看法,产生对立情绪。
3、这种评价容易使教师之间产生隔阂,互不服气,互相猜疑,闹矛盾,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和怠工心理。
4、这种评价容易把教师引向只关心评价的结果或结论而忽视了改进工作、提高质量等更为重要的方面,只顾局部而忘全局,重过去轻未来。
5、容易引发不正当行为的产生。在现实评价实践活动中,有相当多的教师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tg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