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爸爸教训孩子,妈妈应该怎么做?

2022-08-30 09:00:3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当爸爸教训孩子,妈妈应该怎么做?》,欢迎阅读!
教训,爸爸,应该,妈妈,孩子
当爸爸教训孩子,妈妈应该怎么做?



当爸爸教训孩子时,妈妈应该啥态度?原来多数妈妈都没做对!

1. 爸爸教训孩子,妈妈火上浇油

椿椿6岁那年,有一次因为不懂事拿了别人的东西回家,被父亲知道后,揪着就是一顿打。更让他感觉无助的是妈妈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说他那段时间犯的种种错误,激起了父亲更大的愤怒,那一次,父亲抽断了3根棍子,1把扫帚。

印象中,母亲在那次添油加醋前,他跟母亲的关系还不错,但是那次之后,他明显感觉到跟她关系的疏离,不知道是她的原因还是椿椿自己的原因。

美国情感创伤治愈专家贝弗莉·恩格尔提醒,当一个家庭的父亲教训孩子,如果母亲在一旁火上浇油,会让孩子产生无力感。无力感会让孩子对一个母亲的情感产生怀疑,最终会破坏亲子间的关系,还会给孩子带来莫大的情感伤害。

2. 爸爸教训孩子,妈妈态度冷漠

旦旦5岁那年的夏天,爱美的旦旦把一条漂亮的纱裙剪掉了,改造成露肩裙。父亲认为旦旦不爱惜东西,非常严厉地批评了女儿,还让女儿罚站。旦旦当时希望母亲为自己说句公道话,她弱弱地喊了几声“妈妈”,但是母亲始终头也不抬,只在一旁洗菜、做饭,态度冷漠如同冰霜,寒气逼人。旦旦当时才突然感觉自己是个“没人爱”的孩子。

有句话说,一个孩子失去父亲是失去了世界的完整,而要失去母亲,则是失去了整个世界。孩子即使有天大的错,也不应该被妈妈冷漠对待(跟心理学中的冷处理即消退法是两回事)。年幼的孩子情感细腻、敏感,尤其是当他们感觉委屈时,常常希望能有人理解。美国心理医师Beverly Engel认为,孩子如果认为自己做了正确的事,而被人责备成错误的常常会有羞耻感,而这时如果身边带有慈悲心的目击者,鼓励孩子,伤害会减少。

3. 爸爸教训孩子,妈妈护着孩子、直接指责爸爸

大黑5岁那年,因为在幼儿园欺负别的小朋友,导致对方小朋友磕掉牙齿,爸妈赔了医药费,引起父亲勃然大怒。父亲让大黑跪在院子里面壁思过。母亲看到大黑在烈日下被暴晒得面红耳赤、汗流浃背,心疼地让大黑进屋,被父亲质疑后,母亲众目睽睽下指责孩子的父亲“实施虐待”,“不爱孩子”等。父亲暴怒说“慈母多败儿”,从此不再管孩子。大黑印象中从小到大跟父亲不亲。

当一个家庭的妈妈公然在孩子面前指责丈夫,反对丈夫的教育,这一行为实际上是在把孩子跟爸爸分离,让孩子与自己的父亲产生对立。

因为年幼的孩子常常缺乏判断力,对护着自己的人产生亲近感,排斥对自己严厉的大人,导致家庭中的“小团体”气氛的出现。结果不仅让这个家庭的父亲丧失了作为父亲的权威,父亲也因为妻子的原因跟孩子产生了隔阂感,对孩子未来的成长是有害无益的。

4. 爸爸教训孩子,妈妈表面无意见,背后说爸爸坏话

瓦瓦45岁时,经常喜欢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有一次,爸爸妈妈带着瓦瓦到同事家玩耍,同事家有个年龄相仿的小弟弟,家里有很多瓦瓦从没见过的玩具。每当小弟弟玩一个,她就要抢一个,惹得小弟弟哇哇哭。爸爸恼了,用手狠狠地拍打了瓦瓦的手,还逼着瓦瓦跟对方道歉,妈妈在一旁也催促瓦瓦道歉。到家后,妈妈悄悄跟瓦瓦说:“爸爸是因为拍同事马屁才教训瓦瓦,瓦瓦想玩什么便可以玩什么„„”。瓦瓦说,后来她常常因为小事顶撞自己的父亲,父女关系也渐渐疏远,长大后才意识到自己和母亲伤害了父亲。

当一位母亲对丈夫教育孩子的方式表面无意见,背后说坏话,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危害深远。心理学Bryan.J.H.认为,当父母教育孩子时,如果自己说一套做一套,孩子就会去模仿父母的行为,而不会去“遵从”父母的教诲。即这种背后拖后腿的妈妈,会导致父亲教育的无效。一位母亲背后“说坏话”


这种做法,给孩子透露的信息是——父母的情感是有隔阂的,不仅会使孩子未来容易对婚姻质疑,更会导致孩子跟父亲的对立,最终也是无助于父亲这个角色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

爸爸教训孩子,妈妈关注,事后表达同理心,培养孩子同理心

娟子6岁那年,因为撒谎而被父亲斥责,古板的父亲还喝令娟子自己打嘴巴,娟子对父亲充满怨恨。晚饭后,母亲给女儿上了药,明确跟女儿说:“嘴巴肿成这样,一定很痛。但撒谎是错误的,妈妈也觉得你不应该撒谎”,“爸爸也是因为被你的撒谎行为气晕了才惩罚你。你未来也会有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未来撒谎,你会怎么教育?你爸爸因为害怕你学坏,所以在着急下才惩罚你„„”娟子本来对父亲充满怨恨,听完母亲的话后,气也渐渐消了。

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母爱不应建立在抽象的理性认识上,应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其中最有效的情感,常常是同理心。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常常有这样的共识:当孩子遭遇成年人粗暴的教育后,未来除了可能以暴力的方式表达愤怒,还可能会产生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或精神方面的问题,而这些负面影响可以通过激发孩子的同理心加以遏制。比如母亲可以引导孩子从父亲的角度思考:如果你是爸爸,你会怎么教育孩子?同理心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父亲。

面对孩子的教育,一个家庭中夫妻俩最佳的做法应该是:相互沟通,并提前跟孩子说明规矩。

知名的美国韩裔教育学者全惠星常常鼓励父母们在家庭教育中,夫妻最好经常沟通。他们夫妻两人会先跟孩子们说明规矩:哪些行为是错误的,孩子犯了哪方面的错误就要受到父亲批评和惩罚,而这个权威的实施者常常是父亲担当。她这位母亲在家庭的角色是聆听着和观察者,聆听孩子们的想法和感受,给孩子们关怀和爱

倘若在家庭中,母亲对父亲的教育方式不认同,或者父亲对母亲的教育方式不认同,也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指责对方,质疑对方的权威。因为父母无论哪一方的权威没了,他们未来将会难以让孩子信服。如果丈夫无视妻子,孩子便会无视母亲;如果妻子无视丈夫,孩子便会敌视父亲,不会追随父亲。

所以,从某个程度上说,一个家庭中,孩子往往跟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所以父子或父女关系的好坏,常常掌握在一个家庭的母亲手上

因此,一个家庭的养育,最适宜的是有个“统一思想”,最糟糕的家庭养育,是莫过于父母出现在孩子面前“两败俱伤”或“相互指责”的局面。这样做的后果除了让外人看笑话外,带给孩子的感觉也常常是混乱的,不仅教育理念不能达到孩子的内心,还可能会让孩子们不知所措。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mr.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