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点cult经济学话题

2023-03-12 20:36: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聊点cult经济学话题》,欢迎阅读!
经济学,话题,cult
聊点cult经济学话题

先从行为经济学说起,行为经济学目前看暂且还在“异类”的范畴里。

传统经济学一般都有一个基础的假设:人是理性的,为自己的利益而做出决定,这个就是经典的理性人假设。

这个东西就算从它的最终工具化完善也有近百年的历史,更不要说源头可以再往前追个几百年,有时候我们很难想象层出不穷的经济理论都从一个这么古早的假设而来,就和我们不知道数学大厦建立在公理化集合论之上(这又是个有趣的话题了)。

理性人假设最少涉及了两个哲学概念。 1:理性

理性是什么?理性的词源是reason,来自ratio“思考/归因/机”。也就是说理性的含义是思考和规划的能力,因此哲学史上的理想主义的含义是“人有通过推理获取完备知识的能力”。

2:自利

自利是一条公理,就是说你在现实生活中是看不到反例的,人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在最极端的假设下,你给乞丐钱的同时虽然满足了乞丐的物质需求,但是大前提是满足了你的同情心。

基于这两点,人们倾向于认为利用理性人假设进行经济建模可以很好的模拟市场和人类的经济行为。

但如果如此轻易就妄想临摹我们的世界,未免对它太不尊重。 行为经济学家并不直接反对理性人假设,但他们认为这个假设会“掉帧”。

我自己有一个更形象的比喻方法是这样的,当一幅画从3d变成2d,你会发现它描述的东西没变,内容没变,但是信息被大幅度压缩了,也许从1024G陡然变成1024M了。

你依旧可以说这副画临摹了一个场景,但显而易见的是,它缺乏场景的侧面。

最简单的例子:我们都知道根据市场要素的自由配置,人会倾向


于转移到高收入地区,而低收入地区因为人均资源量的增加,人均收入也会提高——最终会导致一个平衡的产生,也就是各地和各行业的人均收入和行业利润率区域相同。

但我们总会发现,这个趋同是有限度的。有些地区的人均收入永远稍低于富裕地区,最后的流动似乎停滞了。

这时候你就需要利用人类学的角度去分析,是否这些地区有独特宗教信仰来“束缚”民众,利用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是否去高收入地区的启动资金阻碍了最贫困人口的迁移(比方说我们很容易为了押一付一拒绝房租更低的押一付三),利用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类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和畏难心理。

这就是行为经济学。

这个东西叫沙尔卡夫斯基序列



另一个新兴流派混沌经济学也支持这个说法,他们从数学角度得出复杂系统内的运行是纯粹多元,难以预测的。 当分叉参量增大时,稳定的轨道逐渐出现不稳定的迹象,并且出现新的稳的轨道——有趣的是,新轨道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轨道消失,旧轨道依旧存在,只是寓于包含了新轨道的新稳定状态之中。

现在我们再看前面那个故土南迁的例子:我们依旧发现了向高收入地区迁移的迹象,但是一个新的变量导致了一个新的轨道,无数新的变量导致了无数新的轨道,最终呈现给我们的就是细微的差异——各地人均收入趋于持平但永远不会持平,因此永远无法从周期一就计算出我们想要的结论,而到了多个周期,可能意味着我们永远也计算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mI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