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述略》,欢迎阅读!

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述略
陈鹤琴〔1892—1982〕是我国现代有名的教育家,是我国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从1920年12月开场,对其长子陈一鸣进展了为期808天的跟踪观看试验,对儿童的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动作、身体、思想心情、言语、学习、玩耍、智力等开展进展了系统的争辩,并于1925年出版?儿童心理之争辩?和?家庭教育?两部著作。同时,他于1923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试验稚嫩园——鼓楼稚嫩园,并主持试验稚嫩园的课程、故事、读法、设备和稚嫩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等,创立了中国化和科学化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此外,他于1940年在江西创办我国第一所公立稚嫩师范学校,培育了一大批中国化的幼儿老师。陈鹤琴先生捧着一颗宠爱儿童的“赤子之心〞,长期致力于幼儿心理和教育的科研实践,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一、了解幼儿,争辩幼儿,实行科学教育
早在1952年,陈鹤琴就在儿童心理学课程讲稿的引言中写道:“儿童的喜怒哀乐,儿童的生长与成熟,儿童的学习与思想,儿童的环境,以及从儿童新生到成长的整个过程当中所产生的一切变化与现象,我们都应有相当的争辩与生疏。只有在了解儿童之后,我们对儿童的教育,才能的确有效。〞1981年他又在?家庭教育?的重版序中写道:“儿童教育是一门科学。只有了解儿童,才能教好儿童。实践出真知。要从实践中摸索教育儿童的规律。〞他认为,要想科学地教育幼儿,首先要了解幼儿,争辩幼儿,即依据孩子的身心特点进展教育。
1921年,陈鹤琴发表了?儿童心理及教育儿童之方法?,在文中,他开门见山地指出了传统儿童观的谬误,他说:“常人对于儿童的观念之谬误,以为儿童是与成人一样的,儿童的各种本性本能都同成人一色的,所分别的,就是儿童的身体比较成人的小些罢了。我们为什么叫儿童穿起长衫来?为什么称儿童叫‘小人’?为什么不准他玩耍?为什么迫他一举一动要像我们成人一样?这岂不是明明证明我们以为儿童同成人一样的观念么?〞由此可知,在陈鹤琴看来,儿童不是“小人〞,不是身体较小的成人,儿童就是儿童,他们有着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和需要,有着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因此,我们应当敬重儿童的人格,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在批判的同时,他通过长期的争辩,提示了儿童心理开展的一些根本特点和规律,并要求家长“必需依据儿童的心理始能行之得当。假设不明儿童的心理而妄施以教育,那教育必定没有成效可言的。〞
第一,小孩子是好玩耍、好动的。孩子在玩耍或运动的过程中,身体变得强健,心境变得欢快,而且他们通过与外界事物的接触,学问和思想渐渐丰富起来,有利于智力的开展。所以父母应当尽可能为孩子供应玩耍的时机、设备和条件,促进孩子的开展。
其次,小孩子是好仿照的。幼儿往往会有意无意地仿照成人的言谈举止,这就要求家长务必事事慎重,处处以身作那么,言语要有礼貌,举止应文静端庄,为孩子做好典范。
第三,小孩子是古怪 的。儿童面对崭新的世界,经常表现出深厚的爱好,从而产生猛烈的求知欲。面对这种状况,有的父母实行不予理睬的态度甚至会阻挡幼儿发问,这种做法是极端有害的。柏拉图说过:“古怪 者,学问之门〞,只有古怪 才会去了解事物从而得着学问。因此,我们应当爱护并鼓舞幼儿发问,引导他们不断探究新知。
第四,小孩子是宠爱成功的。与宠爱动作相比,小孩子更宠爱动作有成就感,由于这样可以得到父母或老师的表扬。父母可以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鼓舞他去做各种事情。不过有一点需要留意的是,让孩子去做的事不要太难,否那么他会产生挫败感。
第五,小孩子是宠爱野外生活的。郊游对儿童的身体、学问、行为都有很好的影响,大自然、大社会将为儿童供应丰富的活课堂。我们应不怕麻烦,多制造让幼儿外出游玩的良好时机。
第六,小孩子是宠爱合群的,他们宠爱与同伴一起玩,特殊是五六岁的孩子。应当使儿童常与小伴侣小伙伴交往,培育他友爱互助的共性品质,开展其社会性。
第七,小孩子是宠爱赞扬的。家长可以利用儿童的这种心理对他们正确的行为进展乐观的鼓舞,强化孩子的优良品质,但切记不行滥用,否那么适得其反。
二、探究中国化的稚嫩园教育
上世纪20年月左右,陈鹤琴学成归国,目睹我国幼儿教育的落后局面,指出当时中国一般稚嫩园有四种弊病“与环境的接触太少,在玩耍室的时间太多;功课太简洁;团体动作太多;没有具体的目标〞针对这一状况,他于1923年创办南京鼓楼稚嫩园,并进展了稚嫩园课程、设备、故事、读法以及稚嫩生应有的习惯和技能等项试验争辩,其中影响最深的是课程争辩。从1925年到1928年,这个试验经受了散漫期、论理组织期和设计组织期〔或中心制期〕三个阶段,最终形成了陈鹤琴的稚嫩园课程论。其根本思想是:课程应当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他指出:“幼儿能学的东西很多,但我们不能就这样漫无限制的毫无系统地去教他。〞并指出要选定儿童能接触到的大自然大社会的一个中心议题,“使其成为一个系统,然后使各科目相互连接发生关系,由于儿童的生活是整个的。〞所以对儿童用的教材,可围绕一个中心使成为整个的教材。他认为要以大自然和大社会为中心,不至于使教材和幼儿每天所处的环境相脱离,这才是幼儿所能承受和易懂的。通过这样的课程编制,幼儿在参与各方面活动时,由于围绕一个中心而从多方面的接触,使
幼儿的学问与技能,不断获得稳固,使幼儿身心得到更好的开展。陈先生称这种编制课程的方法为“整个教学法〞。
由此可知,陈鹤琴不主见分科教学,而提倡活动中心制的单元教学。这一课程理念对当时的幼儿园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并成为我国20~40年月稚嫩园课程的根本模式,为我们今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供应了扎实的理论根底和丰富的实践经受。
在鼓楼稚嫩园试验争辩的根底上,陈鹤琴于1927年发表了?我们的主见?十五条,提出了稚嫩园教育的系统主见:〔1〕稚嫩园是要适应国情的。〔2〕儿童教育是稚嫩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3〕凡儿童能够学的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4〕稚嫩园的课程可以以自然、社会为中心的。〔5〕稚嫩园的课程须预先拟定,但可临时得以变更的。〔6〕我们主见稚嫩园第一要留意的是儿童的安康。〔7〕我们主见稚嫩园是要使儿童养成良好习惯的。〔8〕我们主见稚嫩园应当特殊留意音乐。〔9〕我们主见稚嫩园应当有充分而适当的设备。〔10〕我们主见稚嫩园应当接受玩耍式的教学法去教育儿童。〔11〕我们主见稚嫩生的户外生活要多。〔12〕我们主见稚嫩园多接受小团体的教学法。〔13〕我们主见稚嫩园的老师应当是儿童的伴侣。〔14〕我们主见稚嫩园的老师应当有充分的训练。〔15〕我们主见稚嫩园应当有种种标准可以随时考察儿童的成果。这十五条主见系统阐述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方向和任务、课程的内容和中心、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师生关系、家园共育以及环境设备等方面。
三、创立幼儿老师教育体系
陈鹤琴认为,中国化的稚嫩教育必需由中国化的幼儿老师来实现,所以必需创办特地培育幼老师资的机构。1940年,陈鹤琴在江西泰和创办我国第一所公立幼师——江西省立试验稚嫩师范学校。他首先要求同学去制造生活,料理生活,使自己成为生活的仆人。同学从入学起,就要承受劳动教育。他主见培育同学具有敬业、乐业、专业、创业的精神,认为只有宠爱幼教、宠爱幼教、钻研业务、制造性地工作的人,才能成为精彩的幼教工作者。他要求师范生要了解儿童身心开展的特点和规律,学习必要的根底学问、教育业务学问、技能技巧,同时要在实际活动中培育组织教育、教学力量和从事社会活动的力量。
陈鹤琴以稚嫩师范为中心,向两端开展,建立了从婴幼园、稚嫩园、学校到稚嫩师范、稚嫩师范专科的幼教体系。针对传统师范教育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学用脱节等弊病,他设计了学用全都的幼师教学方案,其课程内容分为精神训练、根本训练、专业训练三项,并充分表达幼师的教学与婴幼园的教育严密结合的原那么。1945年他又主持建立上海幼师。幼师同学毕业后,绝大多数都成为全国幼教战线上的骨干力气,为稚嫩园教育的开展注入了新颖的血液。
综上所述,陈鹤琴从争辩儿童心理、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和幼儿师范教育到开办试验稚嫩园、公立幼师,创立了幼儿教育的一整套理论体系,对我国幼儿教育做出了划时代的奉献。他的很多思想和主见直到今日仍富有启发意义,对于父母更新儿童教育的观念以及幼儿园课程改革和教学实践,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m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