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化手段分析论文数据

2022-10-04 16:50: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运用信息化手段分析论文数据》,欢迎阅读!
信息化,运用,手段,分析,数据
新安江鱼类群落多样性的纵向梯度格局 ——基于α和β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样点设置

以皖南山区的新安江作为研究对象,依据Stracher1957)对溪流级别(stream order)的划分标准,参照比例尺为1:300 000 的《安徽省地图册》,对新安江的溪流级别进行定义共划分为5个溪流级别;理论上每个河段各设定一个调查样点,但在在野外实际采样过程中,基于每样点的可抵达性和可操作性对样点进行取舍,此次试验共采集了25个样点。

2.2 标本采集

20178月针对新安江1-5级河流(六股尖-街口)进行取样。在可涉水河段以单人背式电鱼器为渔具,1人负责电鱼2人完成捕捞,非可涉水河段以船运电鱼机和网,结合地笼进行采样。每样点的采集路线均选择“之”形,根据采样河道长50 m)和采样时间(30 min)将捕捞努力统一化。采集后的标本在新鲜状态下进行鉴定(至种;吻虾虎鱼仅至属),统计并记录物种组成、物种数与个体数。现场无法鉴定的物种用8%的福尔马林溶液进行保存,带回室内鉴定。 2.3 数据获取

局域环境因子:利用YSIGPS等仪器,现场测量海拔、河宽、水宽、水深、流速、底质、海拔、水温、溶氧、pH、电导。

区域景观因子:利用ArcGis计算土地利用面积以及样点距河源距离(30mdem图层)、年降水和人口密度等区域因子可从地方的相关部门获取。 2.4 室内分析

测量鱼类体长、体高、体宽、口位、眼位、肠长等19个形态特征数据(若某种鱼类物种的标本不足量,则全部测量)其中反映运动特征的有体高、体宽、尾柄长、尾柄高、中线高、背鳍长、背鳍高、臀鳍长、臀鳍高;反映栖息地利用的有眼位、


胸鳍长、胸鳍高;反映食性的有头长、头高、口宽、口位、眼径、肠长等。

选择5组性状,体长、体高、尾鳍高与尾柄高、肠长。再根据体长与体高的比值求出体形比值(该性状可反映鱼体在水体中的水动力学轮廓特征)根据尾鳍高与尾柄高的比值求出游泳能力比值(该性状可反映鱼体在水体中的游泳能力大小)据肠长与体长比值求出相对肠长(反映食性)。利用所得数据构建功能群。(形态功能群构建:利用体型比值、游泳能力比值两组数据在primer 5软件中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分支和分支得分情况进行分组。营养功能群构建:利用相对肠长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并分组。复合功能群构建:根据形态功能群和食性功能群分组情况进行组合,构建“形态-食性”复合功能群。

2.5 数据分析

物种鉴定后,根据特定物种出现频率(Frequency of the occurrenceF)和相对多度relative abundanceP来确定该物种的常见性和优势度,出现频率F和相对多度(P)的计算公式如下:

Fi100

Si

%

S,其中Sii物种的出现样点数,S为所有样点总数;Ni%

N,其中Nii物种的个体数,N为所有渔获物个体总数。

Pi100

出现频率(F)大于或等于40%的鱼类物种为常见种,低于10%的鱼类物种为稀有种,介于两者之间的鱼类物种为偶见种;相对多度(P)大于或等于10%属优势种,小于10%属非优势种。运用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检验纵向梯度(河流级别)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分别按照鱼类物种数、个体数、香农-威纳指数独立进行;运用 Pearsons相关分析分别检验各溪流各季度的鱼类物种数、个体数和香威指数同海拔之间的关系;运用逐步线性回归分别检验局域栖息地变量对3条溪流中的鱼类物种数、个体数和香威指数的影响。为满足数据的正态性和方差齐性,分析前将原始数据进行log(X+1)转换。以上分析均在SPSS21.0 软件下进行, P<0.05为显著性水平。




基于形态测量与食性分析数据求得Bray-Curtis 相似性系数,构建鱼类群落结构的相似性矩阵,运用Cluster聚类分析划分鱼类群落的形态功能团和营养功能团。分别运用单因素相似性分析(One-way ANOSIM)检验各功能团内子功能团的特征差异,P0.05为差异显著,R代表各子功能团的分离程度(R0.75,完全分离;0.5R0.75,少量重叠但仍明显分离;0.25R0.5,存在一定重叠但仍然可分;R0.25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NMS)构建功能团的二维双标图。运用相似性百分比分析(similarity percentagesSIMPER)检验各个功能团间的特征值及其贡献率。上述数据在Primer5.0软件下进行分析。 3. 分析结果

由于时间关系,本小组现仅对鱼类分类群多样性做出分析,功能群多样性的相关分析将在后续完成。

共捕获鱼类2002尾,隶属41050种。其中鲤形目鱼类物种最多。宽鳍鱲最常见且数量最大,吻虾虎鱼次之;光唇鱼和原缨口鳅出现频率和多度也较高。尖头岁、光倒刺鲃、团头鲂和鲢均仅出现在一个样点。

对渔获物进行分类统计后显示,分类群的组成都随河流级别显著变化Global R = 0.492P < 0.001,且分类群的分离程度较低(0.492.1-5级和3-5级间分类群显著差异(P<0.05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Np.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