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坚持以学生为本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欢迎阅读!
坚持以学生为本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
宋完荣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对于学校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学生,把师生、家长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决策和工作的标准。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丰要阵地,而学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生存、发展之本。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只有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才能抓住根本。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要集中在学生身上,自觉地代表学生的利益,维护学生的利益,为学生的利益服务。
一、强化“以生为本”理念。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在学生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使所有工作服从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坚持“人才培养”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倾听学生的利益诉求,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使学校的一切工作都立足于、服务于、指向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我们总是习惯于从教育者 的角度出发,强调教育者有什么教什么而忽视了被教育者的 实际需要,强调教育者的管理作用而忽略了被教育者的潜能挖掘,因而往往造成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被动局面,学生没有太多的发言权和自由度,服从教 育管理被看作是理所应当的事情。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的创 新本性被抹杀,学习热情被压抑,个性发展被限制。
坚持“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就是要把学生置于学校管理的中心地位,就是要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人格价值,建立师生间平等的人格关系,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就是要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其在推动学校发展过程中实现个体的全面自由发展。
二、创新管理模式 ,创造育人环境,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 学生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和成长成才,因此要不断改变和消除那些影响和束缚活力的条条框框,大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机制和环境,使学生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特长得到充分展现,个性得到全面协调发展。学生工作的方法和方式要创新,要不断选择和运用好校园内外各种有效的载体,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开展工作。
一是学生教育管理的人性化。学生工作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把学生当作学校的管理之本,尊重学生的权利,理解学生的愿望,关心学生的问题,满足学生的需要,真正体现对每一位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关注与关怀。二是学生教育管理的主体性。要注意维护和弘扬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创造各种可能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内在成才动力,不再单纯靠行政命令、规章制度和各种强制措施来进行管理,而是通过营造 民主、自由、平等和有效的育人环境激励广大学生的自觉参与,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形成良性互动。三是学生教育管理的实效性。要针对学生思想道德、工作学习、交友择业、心理矛盾、生活困难、人际交往、生活习惯、人格塑造等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实际问题,因势利导、因人施教,特别是要给予学生中弱势群体更有效的扶助与支持,为学生成才服好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坚持以生为本,善做学生良师益友
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只有不断适应形势的需要,牢固树立“以生为本”的工作理念,明确自身在学生德育中的主导作用和示范作用,完善素质,恪尽职守,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以文明的仪表影响学生,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学生,以丰富的学识引导学生,以博大的胸怀爱护学生,才能使整个教育管理工作发挥应有的威力。我们的话才会有说服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更富实效。
学生是发展的人, 在校是“准社会人”, 毕业是完全的社会人。这就要求学生工作者必须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 有针对性地引导。克服学生是“管”与“教”的对象。学生工作必须实现由“防御型”向“发展型”的转变, 坚持以人为本, 与时俱进, 认真研究学生发展的规律性和科学性, 适时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先进的教育、管理和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hWW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