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心村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欢迎阅读!

中心村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中心村美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
根据县两办《关于做好迎接省市美好乡村建设考核验收工作的通知》的要求,现将某某中心村建设工作情况作一简要小结。
一、主要工作 2022年,我镇某某中心村被列为全县9个重点村美好乡村中心村建设实施方案。按照中心村规划及县“11+5”建设标准要求,我镇自6月份全面启动了某某中心村整治建设工作,截至目前中心村共投入150余万元,已具备申报验收条件。1、完成了规划编制。按照美好乡村建设要求,我镇和规划单位屡次实地观察中心村现状,召开群众大会、村民代表会议,倾听收集村民意见,因地制宜做好规划,确保规划的科学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某某中心村规划格局为“一轴两星”,其范围为淠河、李院新村及两个新村间沿线的自然村庄,共265户,927人,规划总面积38.97公顷,属改造提升型村庄,建设任务主要是加强环境整治、配套完善公建设施等。2、加快了根底设施建设。中心村内改造路基1.1公里,1.6公里村内主干道水泥路工程已投入使用;总里程4.1公里的某某中心村外联水泥路已经顺利完工;新建防护坝240米480立方米,维修排水明渠790米,新铺雨污管道520米,改建饮用水主管道1800米,维修水塔一座;改装路灯18盏。3、开展了环境整治。中心村建设共完成屋面整治1210平方米,墙面整治8800平方米,撤除乱搭乱建、废旧棚舍1850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垃圾废物等“四堆”73处19吨,铺植草皮1730平方米,栽植紫薇、栾树等乡土绿化苗木312株,局部硬化1210平方米,铺设环保彩砖1160平方米,维修整治景观塘口2处。4、完善了公共效劳设施。新建水冲式公厕2座,标准化卫生户厕15个,新建垃圾中转房2座,设置垃圾收集点8个。
新建休闲健身场所4处1560平方米,其中某某中心村村口景观休闲场所达1200平方米,新建了标准化篮球场,安装了健身路径2套和局部公园椅;新建停车场2处910平方米。装饰农家书屋240平方米。设立了文化标志标牌及文化墙,安装了中心村鸟瞰图和村情简介宣传牌,制定了 二、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强化领导和积极引导并重。切实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根据全镇人口分布、村庄规模等现状,镇村在充分调研的根底上,充分尊重民意,因地制宜,制定了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年度方案,确定了2022年重点完成中心村建设和适度推进
2-3个自然村整治的工作目标。切实发挥镇村主导作用。镇村成立专门组织,确定专抓人员,专司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主要承当宣传发动、工程整合、任务落实、施工协调、督查检查等工作。切实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中心村充分调动党员村干、能人大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立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统一群众思想,主动担当拆迁、占地、施工等过程中的协调任务,积极落实自拆、自建、自整、自改工作,引导广阔群众积极参与、支持美好乡村建设。
二是坚持改善生活与开展生产并重。围绕改善生活环境。在中心村建设范围内,全面开展了屋面、墙面、地面、水面的整治,重点实施了一批硬化、绿化、亮化和美化工程,新建了文化广场、健身广场、村口游园和文化墙,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倡导尊老爱幼、扶贫济困、邻里和睦、保护公物等社会风气,宣传中华传统文化、“八荣八耻”荣辱观,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围绕改善生产条件。我镇组织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小水库除险加固、山塘扩挖、河沟治理、土地增减挂、退耕还某某粮田建设等一系列涉农工程,不断提升农田水利根底设施条件,为中心村群众开展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三是坚持整合财力与集中民力并重。我们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因地制宜,多方投入,精心实施。对于由镇组织实施公共设施,我们及时调整工程向示范点倾斜,对于镇域企事业单位的改造和提升,我们统一标准,加强指导,由各单位自行投入、自行实施。对于群众危旧房的撤除和改造,院内、宅内环境美化,我们在给予民生工程支持的根底上,逐户确定建设和改造内容,分户建立台账,由理事会分别交办督办,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四是坚持分批建设和长效管理并重。美好乡村美在三分建设,好在七分管理。为解决重建轻管问题,我们本着建成一处管好一处的工作思路,及时将美好乡村建设理事会转变为管理理事会,建立“五员”管理机制,即:镇行政监督员、镇执法队员、村管理员、理事会成员、卫生保洁员,明确管理责任人,充实执法队伍,增聘4名保洁人员,定时定点定量开展维护保洁工作,并以村规民约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管理,确保美好乡村建设成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Ef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