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朝花夕拾》有感3篇》,欢迎阅读!
读《朝花夕拾》有感3篇
读《朝花夕拾》有感一
在花海中采撷一朵美丽,用来装点我晚年的时光。初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我便深深的体会到了它独有的魅力以及鲁迅先于众人的思想。 书中最让我震撼的当属当时社会中的封建迷信。《二十四孝图》就充分地体现了封建迷信中的“愚孝”,“哭竹笋”“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这些故事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可笑无知,而当时的人们,却将它们奉为圭臬、全盘继承。
《朝花夕拾》中,最有趣的便是鲁迅对儿时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知道了鲁迅儿时的乐园——“百草园”,那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乐趣的园子,是鲁迅儿时最喜欢去的一个地方。还了解了鲁迅少年时学习的地方——“三味书屋”,那是一个在鲁迅家附近的书屋,书屋中的老师是城中最方正、质朴、博学的人。鲁迅对他十分恭敬,是鲁迅在学习中的启蒙者,对鲁迅也是十分严厉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应该就是鲁迅从儿时到少年的一个晋级阶段吧。
《朝花夕拾》也记载了鲁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敬仰、怀念之情。《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的保姆长妈妈为鲁迅买了他心爱的画册——《山海经》,因此对长妈妈心存感激,尽管长妈妈害死了他最心爱的隐鼠。《藤野先生》中,鲁迅从长相、语言、穿着等方面细致的描绘了日本留学时的“良师”——藤野先生,匿名信与观看电影事件,让鲁迅恍然大悟:与其医治好中国人的身体,不如唤醒中国人的良知。
晨曦初至,清风徐来。暮色四合,俯身拾花。我坐在书桌前,闭上双眼,那充满诗意的书名又悄然涌上我的心头——《朝花夕拾》。 读《朝花夕拾》有感二
当看完这本散文集时,我深切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谱写了一曲童年往事。文中作者描写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区,先写百花园,后写三味书屋,百花园是个荒凉的地
第 1 页 共 3 页
方。可是,他是作者的乐园。三味书屋是个私塾,如作者所说,“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样子很是古老,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自由是没有的,但作者也没有把书塾写成儿童的囚牢,在那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里,却有一股亲切的气氛流动其间,这就是儿童的谐趣。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结构上确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书屋虽然是典型的私塾,而作者并没有批判它,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点出了创作本意和内容,即叙写自己从无限乐趣的乐园到全城最严厉的书塾的过程和心路历程。 这篇回忆性散文,语言上简洁清新,生动自然,轻松流畅,饶有风趣,给人面目一新之感。 读《朝花夕拾》有感三
暑假期间,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的所有文章,作者基本上都是采用回忆的方式,把记忆深处的酸、甜、苦、辣等生活中的各种滋味和现象,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让我有了很多的感悟和收获。
《朝花夕拾》中的好几篇文章写出了作者童年的乐趣,如:《狗·猫·鼠》中写出了作者的隐鼠被摧残得可怜,又从有趣、幽默的语言中讽刺了那些像猫一样的人。每一篇文章都没有华丽的语言,但情感却十分强烈。 《朝花夕拾》虽是旧事回忆,却荡人心扉。
《呐喊》一文,语言朴实无华,却情感强烈,让人难以忘怀;《狂人日记》中写出了封建社会“人吃人”的本质,文章结尾以“救救孩子”来唤醒民众;《孔乙己》更是写出了一个被封建科举制度摧残的知识分子,最后他却无声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真是让人不胜唏嘘……
而《故乡》一文,鲁迅写了二十年后自己与闰土相见,之前天真可爱的闰土,被摧残得像一个木偶一样。从作者的同情和无可奈何中,我感受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呼出“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只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当然,在这本书中也有写作者童年乐趣的文字,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给了我很深的感悟和思考,同时我也很是羡慕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和当时他所处的学习环境。在这篇文章里,还让我看到了作者童年最真实的样子——
第 2 页 共 3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a5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