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2022-08-16 21:46:3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七下课外古诗词诵读优秀教学设计(教案)》,欢迎阅读!
七下,古诗词,诵读,教学设计,课外
七下课外古诗词朗读优异教课方案(教课方案)



《课外古诗词朗读》教课方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应致力于学生语文修养的形成与发展。古诗词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深广的,诗歌教课对培育学生的健全人品



教材剖析 和审美情味有着不行估计的作用。



《课外古诗词朗读》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以后的课外古诗词 , 学习课外古诗词既能够培育学生文学修养,又能够对学生进行挫教育,真实实现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两重功能。



经过一个学期的初步适应,学生在七年级上这一阶段在心理和学习方法上获取调整,逐渐适应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加之他们对外界有着激烈的求知欲念,对未



知领域充满好奇心, 能够理解和赏识一般的文学作品, 对生活也有必定的感悟和累积。

所以,我们在诗歌教课中应当依据诗歌的内容及特色,选择好合适本班学生的诗歌教

学情剖析

学方法,由浅入深,从旧到新的搞好教课,让学生学起来简单接受和理解。特别是经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对古诗有必定的掌握。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合自己的生活经历领会诗歌中作者的感情,感知诗歌作品的内容,悟出对人生、对生活的踊跃态度。



教课与教法 经过朗读和学过的诗进行比较。



1. 经过师领读、学生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指引学生进入诗歌,获取一种感性认识,能大概理解诗歌的内容。

2. 借助资料,让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内容意蕴有一种丰厚的认识并能当堂成诵。

3. 经过不停地朗读,能领会诗人的感情。进而让学生热爱诗歌,热爱中国精致隽永的古典文化,进而爱上诗意的美好生活。



教课目的

1.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教课重难点

2. 能经过朗读领会诗人的感情。



教课资源 多媒体幻灯片

教课课时 一课时

教课过程

1 / 3


七下课外古诗词朗读优异教课方案(教课方案)







教课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企图

导入



1. 直接进入课题,板书课题。

2. 四首诗的作者及题目。



作者都是哪个朝代



直截了当,让学生清 楚今日上课的内容。

的?(唐代)



1. 参照说明,迅速阅读四首诗,

1. 阅读,解决生字词。

扫清阅读阻碍 整体感知 解决字音。

2. 齐读。

2. 师正音。



1. 自读每首诗的说明及赏析文字,自行理解古诗的内容。 对你理解这首诗有帮助的词语或

初读

句子。



2. 依据自己的理解,用合适自己



读的过程顶用笔勾勒一下你感觉1. 默读、勾勒。

从整体上对这四首 古诗有一个初步的



认识。

的方式,自由地高声地朗诵这四2. 自由高声朗诵。



首诗。 3. 初略的谈谈自己的

想法。 3. 你感觉这四首诗的感情基调是如何的?









1. 《竹里馆》 你会如何读? b. 试着背一背。





1. 大家评,评读,自 读。

2. 依据提示背这诗。

1. 经过学生自己对



a. 老师读,大家来评,假如你, 由展现自己的理解阅

古诗的理解,相互交 流。

2. 和以前学过的古

1. 一人读,其余同学 来评论。

2. 比较两首异同点:

诗作比较,比较异同 点,温故知新,对古 诗有更好的理解。







再读



2. 《春夜洛城闻笛》

a. 依据你们方才说的感情基调, 谁来试读一下?其余同学都是 评委。

b. 同学来评一评。

c. 和李白的另一首《峨眉山月











3. 在理解的基础上,

都是思乡,但一个是

促使学生就地成诵。

刚离家,一个是离家 较长。

歌》比较。

2 / 3


七下课外古诗词朗读优异教课方案(教课方案)



3. 《逢入京使》



1. 比较《行军九日思

a. 还记得上个学期的《行军九日 长安故园》《逢入京思长安故园》吗?作者也是岑 使》,都有一种报国情参。和《逢入京使》比较一下, 怀。



作为边塞诗人的岑参, 他的思乡 2. 将《逢入京使》和 再和李白的思乡比较一下。 b. 一同背诵一下《春夜洛城闻 笛》和《逢入京使》。



《春夜洛城闻笛》比 较。

3. 背诵《春》《逢》。

4. 《晚春》

a. 依据同学们说的 《晚春》的情 1. 齐读,自评。 感,请大家一同来读一下, 而后 2. “絮”和“雪”有



自评。



共同的特色,表现美。

b. 比喻句,联系《咏雪》一文。 3. 背诵这首诗。 c. 带着这类美一同来背诵。







1. 绝句,朗朗上口的原由——押韵,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总结2. 作者借景抒怀,全部景语皆情语。

3. 温故知新,以诗读诗,从中去比较领会。



作业部署



1. 背熟这四首古诗。 2. 默写这四首古诗。

板书设计



课外古诗词朗读



借景抒怀







全部景语皆情语

3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5z1.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