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生活 (道德论文)

2022-08-12 07:59: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道德与生活 (道德论文)》,欢迎阅读!
道德,论文,生活


道德与生活

惜风

垂死挣扎的小女孩无人顾暇,富二代尽情飙车,无视他人的死活,郑州城管“刚直不阿”的几个耳光,成都老人的让座门……一件件令人们愤慨、令人们不安的道德大事件,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熟虑一下吗?

二十一世纪,科学文化已经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在我们偷偷地享受物质生活所带来的安逸时,是不是真的应该做些什么,为我们自己,为我们将来,真真正正地做些什么。

那么,我们不妨来一个假设。假如,如果你是当时的路人之一;假如,你是飙车的受害者,假如,你是那个“正直”的城管;假如,你是打算让座的乘客……现在,你觉得道德应该是什么?

老子曾说: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道德经》

从古至今,道德一直是大家人生所经历的必修课,不同的是,有些人,天生满分,而有些人,一直处在挂科的劣势……

首先,回到第一个事例上面。当我们在大街上亲眼目睹那个血淋淋的场面,还会一笑而过置之不理吗?答案,一定是否认的。因为在“道德”面前,我们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道德”。然而,事实并未如此,的的确确发生了,“任她生死由天吧”

在批评一部分人没有道德的同时,不妨追问一句,人之初、性本善,那他们的善良究竟跑到哪里去了?答案其实很简单,被悄无声息地磨灭在无情之中了。记得看过这样一个报道,一个青年人在下了公交车之后,主动搀扶摔倒在地上的老太,结果这一个善意的举动,竟被老太一家告上法庭,要求赔偿。为什么?因为是因为这个年轻人,老太才会摔倒,他之所以过来搀扶,是假仁假义!多么令人愤慨的事实!天下间竟有如此可笑之事!这样的事情见多了,相信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会存在那一份怜悯、善良之心吧!善,也就这样被一点一滴地磨灭了。不是吗?

道德,不是一个人就可以亲力亲为的,它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共同来呵护。 再说说富二代的飙车,这已经不仅仅是道德沦丧的问题了,他已经僭越了道德和法律底线,实在令人无限的愤慨!无论你是谁的儿子,无论你有着何种身份,如果大家说你是高官的儿子,你应该为之感到骄傲,而不应该拿过来当做你不道德的资本!如果内心存在一丝怜悯,就不会把自己飙车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牺牲生命的代价之上了,这样的人,死一百次也不足以消除人们对他咬牙切齿的恨!

对啊,人之初、性本善的啊,问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的生活太过享受,他没有注意到别人的痛苦,他自私,他无视其他的生命,他完完全全扭曲了“人”的这个定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个人都一样,那么,在珍爱我们自己的同时,为什么不可以把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当做另一个自己来珍惜?

道德,不是一个冷血的动物所能感知的,它需要我们用温暖、用人情来呵护。 郑州的城管,相信一定会晋升到最高的位置吧,因为他可以纪律把制度维护的无微不至!不是讽刺,没有批评,他们完完全全维护了制度的至高无上!面对年迈的农夫,他可以当众扇他几个耳光,仅仅是因为他为自己生病的儿子卖些红薯赚些医药费。对,制度是维护了。那么道德呢,被悄悄地忽视了。面对众人的指责,我们能仅仅只是说他们做得太对了吗?城管的确有自己的本职工作,维护城市的和谐,但是,用这种暴力的方式,以这种对待老人的暴力的方式,以这种对待无依无靠的老人的暴力方式,说得过去吗?方式很多,只能说他忽




视了道德。被指责,注定了吧!

其实,我们不是简简单单地批评城管的无理取闹,只是在思索:如果当时,卖红薯的是李刚的儿子,情况又如何呢?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除了必须的法律条文,难道就不能为了我们行为上的道德简简单单地做出一小步的退让吗?

道德,需要我们见机行事,不是贸然,也不是冲动。

为老人让个座位,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从小就接受着这样的教育。当然,我们也会去践行、去实践,因为本来也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轻而易举就可以做到。然而,今天,当大家都对成都的“让座门事件”而家喻户晓时,还会觉得这是一件小事吗?其实,我觉得已经完完全全地扭曲了“让座”这个词语的含义。他本来就是要求我们主动为那些需要座位的人让出一个座位的,其实本来不需要心机,不需要城府的。如果自己身体不舒服,真的站不起来,即使身边有老人,也可以坐的坦然,因为我也需要,我没有丢失道德;如果自己站在一边,体虚无助,有座位的老人主动让个座,我们都会觉得这个老人无比的高尚,有道德。难道不是吗?

而今天,一个老人竟然依仗着自己特殊的身份,无视其他人,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吧!生活中真的很多这样的例子。记得前几天出门,就看到一个老人在一个小朋友让座的情况下,理直气壮地坐在了上面,连句简单的谢谢都没有。道德,我们做了,然而收获了什么,老人们的理所当然?如果“让座门”继续下去,我想,再教育我们下一代的时候,也就不需要那句传统的“为老人让座了”吧。

道德,不是教条的规定,而是我们发自内心的谦让与理解。 ……

也许是物欲横流的这个社会让我们迷失了自己,在道德的边缘徘徊,有的人,还看得见道德的光芒,但是,那依稀的光芒不会持久;有些人干脆遮住了眼睛,无视所谓的道德,为求明哲保身;有些人,根本是知道什么是道德……恶性循环,周而复始……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我们究竟属于哪一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们以自己的行动来践行道德的真谛,相信,不久的将来,道德的光辉一定洒向大地!

最后,一句名言:道德,不需要我们把它当做座右铭,只要亲力亲为,用实践去证明,道德之光终会洒向人间大地!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q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