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提亚冰山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和实践

2022-10-20 17:06:27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萨提亚冰山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和实践》,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冰山,运用,实践,理论


《萨提亚冰山理论,幼儿教育中的运用和实践》



摘要:冰山理论是萨提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我连忙“开导”他:“为什么不和小伙伴们一起,又热闹,又有伴……你看,大伙一起坐多整齐啊,快把小椅子搬回去吧,第五,明白幼儿的期待、了解幼儿的渴望、彰显幼儿自我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冰山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这就是外在的行为和表象,而更大的一部分内在世界却潜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这是无法被人轻易觉察的客观存在。

冰山理论主要应用在心理咨询场合,家庭教育咨询师经常使用到。但在幼教领域,如果我们也能加以理解、吸收和转化,注意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以及他的行为成因,我们就能更好地和幼儿沟通,排解心理方面的“小小困扰”,成就他们的“大美人生”。下面,通过两段小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冰山理论的运用和实践。 故事一:排队风波

幼儿园里,幼儿的户外活动都是自由排队,谁先来、谁就排前面,谁后到、谁就排后面。我发现,晓晓的反应很快,听到排队音乐,就立马冲到前面,总是能排到第一位。但有时运气也不是那么好,有的小朋友动作比他还快,抢了第一。他就会和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非第一的位置不可。我就提醒他,“大家要按规则,先来后到,插队是不对的”,并请他到后面排队。他却好像很委屈,红着个眼圈儿,心不甘情不愿地,磨磨蹭蹭踱着步子排到后面去。这一次,他还是这样,又想争第一,我再一次毫不客气地让他排到后面去。队伍解散后,我却突然发现,晓晓独自一人,坐着角落里,闷闷不乐,也不参加后面的活动了。 故事二:我就喜欢坐这儿

入园有一段时间了,小朋友们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座位。可是烨烨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次却把椅子挪到前面来了。“烨烨,你怎么跑到前面来坐啦?为什么不回去和大家一起坐呢?”他小嘴嘟哝起来,回答道:“我就喜欢坐这儿。”我连忙“开导”他:“为什么不和小伙伴们一起,又热闹,又有伴……你看,大伙一起坐多整齐啊,快把小椅子搬回去吧。小朋友要遵守班级常规哦……”我耐心地开导他,念叨了一大堆,他却丝毫不为所动。我放弃说教,直接把他的椅

.




子从前面搬回原位,他却又把椅子搬到前面,边走边说“我就是喜欢坐前面”,还鼓着个腮帮子,直直地瞪着我。

在上面的这两个小故事中,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幼教活动中,确实会经常遇到这样类似的情况,老师和家长说教了半天也没用,有时甚至会觉得头疼,不知道到底要如何应对才好。这也正应了萨提亚的一句话“问题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换成是你,会怎样处理这样的“问题”呢?

薩提亚冰山理论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思维路径: 首先,要观察幼儿的行为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晓晓喜欢排第一位,就算迟来,也要抢第一;而烨烨,则是想坐哪儿就坐哪儿。两位幼儿都有破坏班级规则的行为。 第二,发现情况时的初步应对方式

老师开始是通过讲道理、提醒、开导、劝说、批评等方式对他们进行教育指导应对,但结果呢?晓晓是屡次不改,而烨烨也不为所动,这样的应对方式总体来讲,并不是很有效。 第三,理解幼儿的感受

当排不到第一时,我们发现被批评后晓晓的情绪就是郁闷、生气、不开心;而烨烨则显得很固执,比较强硬,希望事情能按他的想法和意愿去办。这有可能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执拗的敏感期有关。

第四,确认幼儿的观点和原因

在晓晓的故事里,我问他:“没能排第一,有点难过是吧?”他低着头不吭气儿。“你喜欢排第一个,是因为喜欢当第一名吗?”他摇摇头。“那是不是因为可以先到玩具场所先选择好玩的玩具呢?”他又摇了摇头。“那你是因为喜欢和老师手牵手吗?”我又试探道。这次他不说话,然后点了点头。原来晓晓是觉得排第一位,可以和老师手牵手、更亲近。

在烨烨的故事里,我靠近烨烨说:“有的时候坐在最前面,就是觉得很舒服?烨烨很想要这样做,对吗?”他点点头。

.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V3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