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读后感

2023-02-27 09:00:16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学前教育》读后感》,欢迎阅读!
读后感,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读后感



《学前教育》读后感 干了这么多年的幼教工作,我始终觉得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弥补在教学中的一些欠缺从而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完美。通过学习《学教育》这本杂志,其中有一篇《解析有目的观察》使我明白了今后该如何去观察,解决了我在实际工作中的一些困惑。这篇文章首先指出教师在工作中的三大问题:第一教师不去了解幼儿:缺乏观察的意识。第二教师不知应该观察什么:缺乏观察点。第三教师不知怎样更好的了解幼儿:缺乏观察的策略最后指出教师如何做好观察。



在观察的问题中的实例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身影,确实在区域活动时,我们教师是一个很忙碌的人,每个区都要照顾到,每个小朋友都要关注对于教师来说比较的难,更不用说有目的的观察幼儿了。我现在明白了作为教师你首先要了解孩子们的年龄阶段的特点,了解孩子们的想法,通过现象分析^p 幼儿的心理,开教学活动时你才能准确的制定教学目标让幼儿循序渐进的发展。在案例三中的情景在我身上也曾经发生过。例如在我班的建筑区活动时,我给幼儿投放了长条板,幼儿搭建楼房。我把板子放在架子上,孩子们开始摆弄板子玩不知板子该怎样搭建成镂房。我看到这种情景很着急,我给幼儿示范长条板的作用,我用旺仔罐和长条板搭建一个楼房。孩子们照着我搭建楼房的样子也搭建了两个楼房。当孩子们完成他们的建筑时欢呼跳跃,我心里却很不是滋味。我觉得我这样做是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了,没有给他们一个自己主动探索的机会。长此下去孩子们就会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模仿者”当离开别人的命令时他们就会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将来就会成为“木头人”现在看来我当初的行为多么不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投放了长板我还会给他们投放一些关于长板搭建楼房的图片。让孩子们看图自己找出长板的作用,照图来搭建楼房。我想这样的效果会比我直接的给孩子们示范搭建楼房的效果要好。因为孩子们在研究图的过程中他就会思考,在尝试搭建的过程中即使失败了他也会思考失败的原因,必要时他会请求我帮助,这时我在介入活动的效果会比我当初的介入的效果要好的多。

1 2


书中还介绍了教师如何有目的的观察:1、养成观察的意识。教师要有强烈的观察的意识,经常好奇的想要了解幼儿2、确定观察的目的。教师要了解具体的现象以及背后的原因。3、细化观察的内容。有了这些细化的观察内容后,教师对看什么就具体明确了,观察目的才能够落实。4、确定观察的策略。观察的策略包括两方面情景创设策略和师幼互动策略。围绕观察的目的教师怎样能够

更多、更准确的了解信息5、巧用观察记录。照片、文字表格幼儿作品等记录方式为我所用,用相对少的时间精力达到最好的记录效果。这些内容都是专家通过具体实践后的一些结论,给我的工作会带来一些好处。今后我将按照这些要求去多实践,勤写反思,以便我能更好的开展好每次活动、教育好孩子们。



2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ZKZ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