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2023-03-07 20:00:2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研讨活动”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教学研讨,心得体会,实用性,语文,任务
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教学研讨活动”心得体会

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尽量运用语言文字并不是生活上一种奢侈的要求,实在是现代公民所必须具有的一种生活的能力。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是现代公民生活上的缺陷;吃亏的不只是个人,同时也影响到社会。由此可见,实用性交流是为了满足学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交流沟通的需要。

通过本次学习,我受益匪浅,让我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有了更深的认识。XX老师在执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首先观照单元整体,确定实用的能力点。实用性教学应该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教学,因此XX老师将实用的能力点设立为“围绕一个意思抓住有新鲜感的词句介绍一处美景”。例如:旅游归来跟同学们讲述一路美景,这就与学生的生活发生了联系,学生也就可以侃侃而谈了。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结合日常的真实性进行教学也是课堂标准中很重要的一项提示,XX老师创设了两个情境。情境一:来到西沙群岛后,你会用相机拍下哪个画面?在这个情境中学生化身为游客,学生兴趣盎然。在文字所描绘的美丽风景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画面,第一个课后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第二个情境是:你愿意把喜欢的地方介绍给低年级的小同学吗?这个情境也符合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


就被带动起来了,从一开始的朗读课文到后来的有个性的交流,学生忙的不亦乐乎。情境的创设让学习发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实现了学生生活和语文实践的相互融通,第二个课后题也得以落实。

二、搭建学习支架,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

基于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XX老师设计了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为学生的学习表达搭建路径。第一步,以导图为依托,扶学习方法。例如:我们是怎样把西沙群岛的海底介绍得生动精彩的?这个问题就是借助思维导图的分级呈现,引导学生梳理发现:作者写了什么;抓住了哪些特点;运用了哪些新鲜感的词句;以及哪种修辞手法将作者的写作思路图解化。第二步,以导图为拐棍,实践练能力。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特点、运用新鲜词句、巧用修辞手法,借助导图自己梳理第二和第四自然段。这一实践活动,既训练了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又促进了对文本的内容的理解。第三步,以导图为路径,落实语文要素。在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首次提出了关键句这一知识点,有了导图的直观图解,可以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关键句,什么叫围绕一个意思来写,思维导图的使用让教学可视化,降低了即学即用的难度,提升了语言实践能力。

总之,这次学习的每节课都让我感觉到教师们的独具匠心、知识渊博、教学灵动,每节课都值得我去学习、揣摩、深思。我会努力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来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语文教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vX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