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职高一年级学前心理学期末试卷》,欢迎阅读!

职高一年级学前心理学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小题,共45分)
1、“有人长于观察事物,有人则善于分析、思考问题,这是人们在能力上的差异。”体现在个性中( )。
A.人的态度 B.个性心理特征 C.个性倾向性 D.自我意识
2、( )提出人的心理、意识是人脑这块“以特殊方式组织起来的物质”的产物,其意就在于此。
A.孟子 B.孔子 C.列宁 D.马克思 3、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
A.0—6岁儿童 B.3—6岁儿童 C.0—3岁儿童 D.3—5岁儿童 4、( )和视觉有关。
A.额叶 B.顶叶 C.颞叶 D.枕叶
5、( )是皮层下中枢(低级中枢)由种系发展而形成并遗传下来的固定神经联系来实现的。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反射 D.反射弧
6、在幼儿园里,老师弹奏不同旋律与节奏的琴声,与许多活动的组织多次相结合,如有什么样的琴声便会引起幼儿什么样的行动,这就是( )。 A.无条件反射 B.条件反射 C.反射 D.反射弧
7、一个人脱离了现实,心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种心理现象就不可能产生。这说明( )。
A.客观现实是心理产生的源泉 B.心理的反映具有能动性
C.人的能动性的大小依赖于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水平 D.人的心理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8、为儿童心理活动提供物质前提的是( )。
A.生理成熟 B.遗传素质 C.神经系统 D.大脑 9、幼儿的活动主要由游戏、学习和( )。
A.认字 B.唱歌 C.跳舞 D.劳动
10、把照顾型与幼儿放在一起抚养训练,但黑猩猩不具备人类的遗传素质,最终不可能与人类的后代一样形成人的心理。这说明( )。 A.遗传素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B.生理成熟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物质前提 C.社会生活环境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刺激 D.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动调控作用
11、侧耳倾听”、“目不转睛”指的是注意的哪种外部表现( )。 A.适应性运动 B.无关运动的停止 C.呼吸运动的变化 D.都不是 12、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 D.无意注意
13、中班幼儿在正确教育下,在适宜条件下,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 )分钟。 A.3~5 B. 10 C.10~ 15 D.20
14、幼儿用积木搭一座大桥时,如果遇到困难,他会动摇继续搭积木的信心,这说明幼儿注意的哪种功用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 )。
A.选择功用 B.保持功用 C.调节和监督功用 D.都不是
15、在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同样清楚地知觉出来的对象的数目的注意品质是( )。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16、“一心二用”体现了注意的哪种品质特征( )。 A.注意的范围 B.注意的稳定性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转移
17、幼儿正在教室里面面,教室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声,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探头去看或侧耳倾听,这种现象属于( )。
1
A.往意的分散 B.注意的转移 C.注意的广度 D.注意的分配
18、张老师穿了一件鲜艳的新衣服走进教室,引起大多数学生的注意。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D.刺激物的新异性 19、为了考核、升学的需要而对知识感兴趣,这是( )。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有效兴趣 D.无效兴趣
20、注意使儿童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反应不一,总是舍弃一些信息。这是注意的( )功用。 A.选择 B.保持 C.调节和监督 D.都不是 21、( )是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A.注意 B.感知觉 C.记忆 D.知觉
22、( )是指对人的知觉,主要包括对他人的知觉、自我知觉和人际关系的知觉。 A.物体知觉 B.社会知觉 C.时间知觉 D.运动知觉
23、人冬时一穿上棉衣感到笨重,过了一段时间后这种感觉就不明显了,这种现象是( )。 A.感觉的适应 B.感觉的相互作用 C.感觉的补偿 D.感觉的对比
24、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无论是男生唱还是女生唱,无论是儿童叫还是成人叫,我们都会将其知觉为同一首歌,这是(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整体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 25、幼儿方位知觉发展的顺序是( )。
A.左、右、上、下、前、后 B.上、下、左、右、前、后 C.前、后、上、下、左、右 D.上、下、前、后、左、右
26、当我们看完电影走在大街上,明亮的阳光刺的睁不开眼,过一会儿就感觉自如了,这种现象是( )。
A.明适应 B.暗适应 C.视觉后像 D.感觉对比
27、当某个幼儿能认出窗户、门、床等物体是方型的,球是圆的……则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
( )。
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方位知觉 D.深度知觉 28、人们吃过糖以后再吃桔子,就会感到桔子很酸,这种现象属于( )。 A.感觉适应 B.相继对比 C.同时对比 D.感觉相互作用
29、有的儿童在观察时,能够根据观察任务,自觉地克服困难和干扰进行观察。这说明他们观察的( )。
A.持续性延长 B.目的性加强 C.细致性增加 D.概括性提高
30、幼儿认为“早上,是到外面玩的时候”“,上午是上课的时候”,这表明儿童的时间知觉是( )。 A.依靠生理上的变化 B.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C.根据日夜和季节变化 D.依靠成人教授 二、填空题(每题1.5分,共10小题,共15分)
31、( )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征,是心理活动的方向性和集中性。 32、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两部分又构成了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 33、有意注意是由脑的高级部位,特别是( )控制的。 34、( )岁时视觉敏锐度的转折期。
35、幼儿分辨细小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细微部分的能力叫做( ),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力。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小题,共9分) 36、遗传素质 37、多动症 38、知觉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3小题,共18分) 39、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40、影响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是什么?
41、知觉的特性有哪些?
五、论述题(每题13分,共1小题,共13分)
42、论述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pD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