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廉耻

2023-05-07 00:38:11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礼义廉耻》,欢迎阅读!
礼义廉耻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圣贤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还说“四维不张,国乃亡。”四维,是维持社会不紊乱的四条大大的绳子。“纲举目张”,说渔网只要抓住和举起大绳子,渔网眼就张开了。这个比喻,恐怕再贴切不过了。

礼,是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要求做人:要懂文明素养,待人有礼貌,要知书达理,实际上“礼”的行为源于心里明白的“理”。这就是常说的良知吧。可见,一个受教育程度极差的人,难以自觉社会生活的各种“理”,就会欠缺某种“良知”,怎么也难展现出文明素养的行为了。由此看来,道德素养的形成,是依赖教育的成功的。

义,是公道正义,诚信秉公、光明正大、无私无畏的概括。注意的是,它绝非江湖义气、绝非沆瀣一气的小义,而是社会普遍认同的大义。它引导社会成员,在遇到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时,不管与自己有无利害冲突,都需要有一种一心匡扶公道正义的浩然正气,要有敢于坚守道德底线的干云豪气,要有无私无畏、见义勇为的英雄豪气。 礼义,实际是治理天下的道德基础,古人把它说成是“治人之大法”,如果把“治”理解为化育、培育的涵义,那就是努力提高人民的道德自律水准,达到“无为而治”的理想境界,确实也彰示了道德教育,对于维护社会良好秩序,巩固江山社稷永不变色,是不可或缺的。而它紧密依赖社会教育的成功,所以知名教育家振聋发聩指出:“千教万教教做真人”那么,我们要扭转今天的道德失范和重筑道德高地,势必要从娃娃抓起,并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落实到对人的终生教育中。

廉,是立身做人的大节。廉,是清廉高尚、不贪不占、洁身自好、廉洁为民。这是一个人的重要操守,凡是不廉的人,必定“悖礼失义”。如果缺失这操守,就会凡是自己所喜爱的,就会罔顾法纲在上,罔顾众目睽睽,而无所不贪占了。普通百姓失去廉,会祸害相邻;如果手握公器的人不廉,那就会祸乱朝廷法纪,贻害社会风气,甚至危害社会稳定与国家政权。

耻,是知道美丑与羞耻。知道羞耻,是做人的最低底线,凡是不知羞耻的人,道德水准与兽类接近,不辨是非美丑,一切以私欲满足与否,作为行为的唯一动因和源动力,那是极端卑微猥琐的。

需要明白的是,不廉是因为无耻,无耻是因为失却礼义。礼义廉耻是一个有机人格体现,社会是人与人关系的总和,不难想象,如果国人不知礼仪,丢失廉耻,那个国家会治理好吗?后果是不言而喻的了。作为参与国家管理的人员,如果没了礼义廉耻在心底,出错的不仅是自己,而且会导致事业受损,那么国家典章就不容了。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lw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