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国家主义的困境——一个关于“秋菊/李雪莲”的知识隐喻

2024-02-27 21:39:3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法律国家主义的困境——一个关于“秋菊/李雪莲”的知识隐喻》,欢迎阅读!
秋菊,雪莲,国家主义,隐喻,困境
法律国家主义的困境——一个关于“秋菊/李雪莲”的知识

隐喻



The Dilemma of the Nationalism Implementation of Law: A Metaphor of "Qiu Ju and Li Xuelian”



者:陈洪杰[1]

CHEN Hongjie(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作者机构:[1]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物: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期:2019 2

要:苏力关于"秋菊的困惑"是以个人主义的视角提出追问:由西方舶来的

法律究竟能在何种意义上有效进入中国人的生活世界?然而,国家主义的法律叙事却自有其内在焦虑:当自成一体的法律日渐发展出包含"案件制作"在内的各种旨在自我合法化的"合法性技术",国家如何才能确保法律始终是以符合预期的方式在"运作"?也正是因为法律于国家政治强力的无能为力,使得国家越是基于对法律正当性的焦虑而实施干预与矫正,它就越是激发了社会"信法不如信访"经验想象。就此而言,国家法律实践的深层问题或许早已不是苏力借"秋菊的困"而加以呈现的关于国家法律"再入"的焦虑,而更应是其在面对诸如"我不是潘金莲"式的社会诉求时,无法"退出"的乏力。这就要求国家不仅仅要"建设法制",更要"社会运转起来"以构建让国家能够"进退自"社会治理能力。

码:139-150

词:依法治国;送法下乡;信法不如信访;社会治理;社会建设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d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