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词中“花”的意象浅析》,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古诗词中“花”的意象浅析
作者:袁 迎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0年第08期
意象是诗词的基本单位,是诗词创作构思的核心,因此鉴赏诗词也要从意象入手。正如诗人余光中所说,“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个体之象,读者在根据这外在之象试图还原为诗人当初的内在之意”,所以阅读鉴赏诗词时,必须以解读诗词的意象为切入点、突破口,才能更好地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主旨。
下面就几种“花”的常见意象进行解读。
花是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是在讲忧愁无法排遣。此外有感叹时光流逝的“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还有对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如“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谢老相催。”(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纯金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林黛玉《葬花吟》)
菊花作为傲霜之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屈原《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象征自己品行的高洁。“晋陶渊明独爱菊”“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脱俗生活。唐人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到唐宋时期,梅花已成高洁人格的象征。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早开放的特点,写出不怕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即是咏梅,也是自喻。王安石“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王冕的“不要人夸颜色好,要留清气满乾坤”,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都借梅花表达了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莲花,由于“莲”与“怜”谐音,所以有不少诗句接莲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即“怜子”,一语双关,表达出纯洁的思念。初唐王勃以莲喻人“牵花更莲蒂,折藕爱莲丝”。唐人孟郊诗云:“妾心藕中丝,虽断犹牵连。”寓意藕断丝连.宋代周敦颐的“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以莲喻人,赞美君子品质。
桃花,形容美女的容颜。“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杨花,漫天飞舞,漂泊不定,无人怜惜,表達一种淡淡的哀愁。“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飞雪。”(韩愈《晚春》)“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丁香,多指愁思或情结。唐人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al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