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审题习惯》,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一年级孩子的审题习惯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了,这是公认的。现在的数学越来越难教了,这是数学老师感慨的。现在的数学越来越难学了,这是学生和家长常抱怨的。有的孩子很聪明,却总由于没看清题目要求而枉丢分数;有的孩子反应慢,总要别人提醒之后才能找到方法……不同孩子在学数学时的表现必然不同,但以上类似的情况的背后,都反映出孩子审题水平的不足。
审题,并不但是简单的读题,它应包括: 1、读通、读懂题目要求,特别是格式要求; 2、寻找图文中的数学信息,数量关系; 3、明确问题。
审题,是我们做题的第一步。认真审题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开始,能避免在解题过程中走弯路,走错路,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将使孩子受用一生。
但孩子的审题水平不会与生俱来,需要靠教师长期的言传身教。一年级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对一年级孩子审题水平的养成教育当是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由于一年级孩子识字量受限,大部分学校特别是农村地区学校,学生并不能完全独立审题,完成作业或考试都是老师念一题,学生做一题,这样降低了学生审题的难度,但并不代表学生就无需审题了,教师要更注重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审题的方法。我在教学时,是将审题教学分以下步骤完成的:
1、读。
一年级的孩子语言表达水平不足,读题能加强数学与语文之间的联系,辅助识字,加深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水平。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我一般采用指读方法,做到不漏字,不添字。
2、找。
读题之后要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如将数字排队,是按什么顺序排?问题是问一共有多少还是多多少?这些关键字直接决定了我们的解题方法,所谓的“粗心”大多是由于忽视关键字造成的。在读题时,我通常会让学生在关键字下面做上符号。
3、比。
数学是个灵活多变的学科,同一个知识它会变成不同题型来考察学生的水平。有的学生习惯凭记忆做事,即类似的题,上次怎么做这次还怎么做,而忽视
了题目间细微的差别,殊不知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在读题后,总是鼓励学生多观察,寻找这次题目和上次之间的异同,为偷懒的孩子打好预防针。
在教学生审题时,教师还要做到: 1、多鼓励。
对于数学上的常用字,而语文又还未涉及,如:填空,解决问题等……要鼓励学生去理解;学生在审题时有自己的创新,如读关键字时的语气变化,对题目中新词的理解等,要即时肯定和表扬,提高学生审题的信心。
2、随时注重。
低年级孩子注意力不能长期集中,活泼好动,常需要教师的约束和提醒。 3、亲自示范。
利用早读,课前指导等方式,教给学生读题的方法,如轻重缓急和停顿,前期可教师带读,以后可由基础好的孩子带读,让孩子在做题前有读题意识。
任何习惯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但好习惯是受益终身的。一年级的教学,教习惯比教知识更重要,而好的开始代表成功的一半,只有掌握了审题这把钥匙,学生才能打开通往数学最美花园的大门。要杜绝“小粗心”“小糊涂”,必须培养孩子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习惯的养成教育需要引起每位数学老师的注意,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首先要更严谨的治学,才能让学生更能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L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