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线上培训进校园政策分析》,欢迎阅读!
线上培训进校园政策分析
自“双减”政策颁布以来,教育部就对线上培训机构、有关网络平台遵守“双减”要求情况开展常态化全面线上巡查监管,坚决整治线上培训违规问题。
截至目前,已连续不间断开展13次巡查,掌握违规线索近700条。巡查发现个别已完成“备改审”线上培训机构存在以虚构与政府部门合作等方式诱导家长购买课程、以隐形收费或拆分订单等方式逃避收费规范要求等问题;部分未取得线上培训资质的移动应用程序刻意隐藏其“教育”“培训”属性,擅自开展学科类培训;部分电商店铺在文具、教辅商品中加入收费课程;个人擅自开展“点对点”培训,通过免费视频等方式诱导家长加个人微信购买培训课程。
此外,教育部还对持续深化校外非学科培训机构治理结果进行了公示。截至4月30日,各地已有10.99万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纳入监管与服务平台监管,其中9.52万家机构通过了资质审核,资质审核完成率达到87%。各地已有9.34万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按照监管要求采用银行托管或风险保证金方式。教育部还将围绕机构资质审查、收费行为规范、预收费资金监管等关键环节,以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应用为手段,进一步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
规范收费行为方面,指导各地严格落实培训收费要明码标价、收费项目与标准公开公示、全面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培训收费时间跨度不得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等收费要
求。预收费资金监管方面,各地已有9.34万家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按照监管要求采用银行托管或风险保证金方式,对培训预收费实行监管,纳入监管的机构比例为85%。
教育部表示,针对线上培训机构,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线上巡查力度,扩大监管覆盖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校外培训线上巡查职能监管手段,拓展巡查范围,同时提出,将重点巡查已完成“备改审”线上培训机构、曾出现违规情况的线上机构及网络平台。对巡查发现的问题线索也将持续加大处罚力度。
而针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市场面临机构主体数量多,培训项目多的实际情况,教育部也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指导全国深化治理工作开展。在全国部署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起底式核对工作,摸清机构底数,建立管理台账,全面规范管理。常态化开展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收费行为日常检查,不断规范机构收费行为,加强预收费资金监管,防范“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此前,教育部也曾发文,目前全国各地均在有效持续推进学科类校外培训治理“回头看”工作,截至4月30日,全国累计排查培训机构超8万个。由此可见,重点巡查、常态化治理、全范围规范成为“双减”的下一步工作重点。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Y5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