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古诗《蚕妇》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欢迎阅读!
![课后,古诗,教学设计,反思](/static/wddqxz/img/rand/big_96.jpg)
古诗《蚕妇》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一、导入
1、回忆《悯农二首》,请学生分别背诵。 2、《悯农二首》写的是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民用辛勤的汗水收获了粮食,可是自己却得不到,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蚕妇》一诗是以从事纺织的劳动人民的口吻介绍了她们看到的场景,板书课题:《蚕妇》 二、学习新课
(一)投影列出学习步骤,学生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二)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蚕妇昨归泪遍满者养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并纠正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蚕:上面是"天"字,第一笔是横。
昨:部首是"日"字旁。注意与"作"区分。
满: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大三点水,小草字头) 养:第六笔是撇,不是竖。
妇:与"归"右半部分相同,最后一笔要封口。 动手书空。(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
5、理解字意(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蚕妇:养蚕的妇女。 归:回来。
满:全,整个。 遍:全。
者:……的人。(可以让学生联系"学者"、"使者"体会理解;再说说"遍身罗绮者"是指什么样的人呢?)
罗: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 绮:有文彩的丝织品。 6、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昨日入城市:一个从事养蚕纺织劳动的妇人到集市上去了一趟, 归来泪满巾:回来后,泪水浸满了衣襟。 遍身罗绮者:那些穿着绫罗绸缎的人, 不是养蚕人:不是养蚕织布的劳动者。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四)指导朗读
1、听配乐朗读,然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朗读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泪:左窄右宽,左右高低基本一样。 满:左窄右宽,左右高低一样。
者:第三笔撇要长一些,盖住下面的"日"。 归:左窄右宽,左边高而长,第一笔是小竖。 2、抄写下面词语。 蚕妇养蚕昨日归来遍身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背诵古诗,同学间相互评分,记录在书上。
反思: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教学不但要掌握全体学生发展的共同特点,而且要熟悉学生发展中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扩大发展的局面。教学是师生间的教和学的双向活动,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因此对学生的学情要有充分地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本教学中,我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自学为重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领会诗中的意思,再通过交流来巩固。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qc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