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育儿心得-正确应对孩子逆反心理?

2022-08-10 16:16:1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父母育儿心得-正确应对孩子逆反心理?》,欢迎阅读!
逆反心理,育儿,应对,父母,正确
父母育儿心得-正确应对孩子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心理,是指与常态相反的心理,是一种逆向的、对立的心理作用,是外界要求不符合人的主观愿望或需要时产生的强烈抵触情绪,其实质是企图摆脱羁绊,不遵从甚至抗拒他人,突出自我需要与尊严,突出自己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

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利用好其积极的一面,可以使学生摆脱权威迷信和盲目崇拜,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形成开拓创新的良好品格,从而不断改变现实超越自我走向成功。问题是更多的同学却被其消极的一面缠身。逆反心理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感应性、社会性和可变性等特点。它可以使学生妄自尊大、目空一切、自以为是、我行我素,形成狭隘、偏执、孤傲、自负等不良个性品质,造成变态心理和行为。长此以往,会引起家庭矛盾或师生关系危机,甚至会泛化为对整个社会的不满和反叛。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还有害于家庭、校园、社会的和谐稳定,会给学生今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 正视问题 学会自知

中学生逆反心理是在身体、心理的迅猛发展与知识经验生活积淀的相对滞后的强烈反差中产生的。有同学认为自己已是大人,因而对长辈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由突变为批判,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将其善意的和关爱的行为误解为跟自己作对。而自己由于心态、知识和能力的限制,遇事往往缺乏冷静思考,主观莽撞意气用事,结果经常事与愿违。只有理智地评判自己,不断强化学习提高水平,才能尽快走向成熟和成功。若无自知之明,对自己过高估价,拒绝接受家长和老师的教导,一味逞能,则无异于作茧自缚、自设陷阱。 谨言慎行 学会自重

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没有包袱、敢想敢干是中学生的优势所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骄傲自大盲目排他。要明白任何新的发现、新的成果都是人类文明的延续和发展。话说得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无论是政治家、科学巨人、艺坛精英还是凡夫俗子,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其实都有许多帮手在作支撑。离开他人和社会,任何人都将无法生存。一个中学生,更应虚心向他人讨教,向社会学习。家长的关爱和教诲,老师的引导和点拨,朋友的提醒和帮助是能使人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如果任由逆反心理蒙住双眼,坚持与关心、教育、帮助和支持自己的人对着干,难道不是太愚蠢、太无知的行为吗?


善解人意 学会自制

家长和老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阶梯、拐杖和路灯。他们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生活条件,传授着知识与经验还担负着为学生作人生导航的重任。他们不是圣人,也会存在不足或失误,诸如教育观念较陈旧、教育形式不够开放、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方法没有创新、对学生不够民主等。作为学生,对此不满意是可以理解的,但完全可以通过交流和沟通的方式向家长和老师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而不必采取嗤之以鼻甚至背道而驰的抵触方式。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长辈的教育可能不合自己口味,但其用心良苦,因此需以宽容的心态去理解、接受。对他们的批评要采取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去对待。要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要用理性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学会保持冷静和克制。牢骚太盛防肠断不可斤斤计较于家长和老师的只言片语,不要因鸡毛蒜皮之事横眉竖眼、抱怨指责,更不能以寻衅滋事、以怨报德为乐,把快乐(其实是以假象掩盖着的痛苦)建立在使他人痛苦的基础上。

总之,理解和尊重是抑制和逆转消极逆反心理的前提。以心换心倾听长辈心灵之声,将心比心理解长辈教育指向,心心相印做长辈知心朋友,必能增进与长辈的融合与交流,从而为自己营造健康愉悦的心灵家园和风调雨顺的成长空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Zh.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