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此情可待成追忆》,欢迎阅读!

此情可待成追忆
作者:王琦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7年第06期
摘 要:河南籍青年作家陈小庆的小小说《同学会》虽咫尺篇幅,却一波三折。小说讲述主人公“我”在参加同学聚会时遇到暗恋了20年的女同学梅子,由于“我”一直后悔当年没有对她表白,至今仍忘不了对她的相思,從而引发在同学会上的对话以及出人意料的事实真相。作者善于利用空间元素构筑一波三折的情感故事,揭秘主人公欲说还休的复杂心曲。文章试从空间批评的角度,阐释《同学会》中“我”与梅子彼此错过的原因及遗憾。 关键词:陈小庆 《同学会》 空间批评 空间类型 暗恋
《同学会》是青年作家陈小庆于2016年2月3日发表在《焦作晚报》上的一篇小小说。故事讲述主人公“我”在参加同学聚会时遇到暗恋了20年的女同学梅子,由于“我”一直后悔当年没有对她表白,至今仍忘不了对她的相思,从而引发在同学会上的对话以及出人意料的事实真相。陈小庆是一位对空间极度敏感的作家,他“不仅仅把空间看作故事发生的地点和叙事必不可少的场景,而是利用空间来表现时间,利用空间来安排小说的结构,甚至利用空间来推动整个叙事进程。”[1]可以说,空间叙事已经成为陈小庆小说叙事的一种重要技巧,小小说《同学会》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此。本文试从空间批评的角度,立足物理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三种空间类型,阐释《同学会》中“我”与梅子彼此错过的原因及遗憾。 一、“我”与梅子的物理空间——坐在她的侧后方
物理空间即事件发生的地点。在小说中,班级这个物理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舞台,它本身就是整个事件的构建元素。20年前,男女主人公是同学,无疑是相识于班级。“那时我总是坐在她侧后方的位置,上课时便望向她那美丽无比的侧脸”,[2]可见当时梅子的美已经让情窦初开的“我”产生了情愫,并每天坐在她的侧后方,一抬头,她便进入“我”的眼帘。这样的物理空间为“我”对梅子的暗恋提供了方便,但也决定了这场爱情最终也只是“暗”恋。因为“我”坐在她的侧后方,认为梅子并不知道“我”每天在后面的默默关注,而“我”能做到的“便是下课时,装成很随意的样子来到她面前,问她一道她非常精通的物理或者数学题。”[2]只有下课的几分钟,“我”才能从每天默默暗恋的侧后方移动到她的面前来,真正出现在梅子的视野中。假设当时“我”的位置在梅子的前方,每天需要回头才能望向梅子;亦或是在梅子的正后方,可能还有前后桌之间的交流,也许这场爱情就不会彼此错过。 二、“我”与梅子的精神空间——内心的不自信
精神空间即主人公的心理空间,内心的想法。在上述的物理空间中我们知道“我”在学生时代一直坐在梅子的侧后方,想当然地认为梅子看不到“我”,只是“我”每天默默地在后面暗恋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W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