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啃老引起的道德滑坡》,欢迎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啃老引起的道德滑坡
作者:周晓宁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5期
摘 要:啃老问题已是我国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很多学者对此也作出了很多的研究,大多数都是从社会原因、家庭教育、心理等方面解释。但不管是社会原因还是自身原因造成的,啃老现象已经存在并且有恶化的倾向。所以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啃老带来的社会后果,就是啃老引起的社会道德滑坡。 关键词:啃老;道德滑坡;社会问题
作者简介:周晓宁(1989-),女,汉族,内蒙古乌盟人,沈阳师范大学2011级研究生,法学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社会学。 [中图分类号]:C9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5--01
关于啃老这个概念,有很多不同的界定,总的来说是指已成年、具有社会生存能力的年轻人,还依靠父母或亲戚养活自己,在不“断奶”的状态下生存,是一种消极的现象。啃老最早使用于英国,之后渐渐的使用在其他国家。 在我国,啃老现象也在不断的蔓延,特别是在新一代的年轻人中。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在传统意义上,自古以来养儿防老的思想观念一直存在。长辈们勤苦的把孩子养大,希望以后可以有所作为,至少也是自己年老后的依靠。在中国的社会道德中,人的孝道一直都处于核心地位。如果一个人对生养自己的亲人都不孝不养不敬的话,那还谈什么道德。我国古代的《孝经》规定子女对父母要奉养、关心、敬重,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孔子把孝的内涵有“养”扩大到 “敬”,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孝,至于犬马皆能有孝,不敬何以别乎?”《周礼.地官》里讲到,八刑之中不孝为首位。秦代《孝行》中有“罪莫大于不孝”,社会中若有殴打父母之人,则要受在脸上刺字的刑罚。在汉代,如果若有老人告发家人中有不孝者,官府可直接拘捕犯不孝之罪的当事人。唐朝时更有不孝七宗罪,每种最都列入十恶不赦之罪。这些都说明了孝道在古代的至高无上性。与古代相比,在今天的社会里,人孝道却出现了巨大的滑坡。国民道德滑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在此,笔者仅从啃老这一原因进行分析。
鸦有反哺之德,羊有跪乳之恩,小的时候老师就教育我们,作为大自然之主的人类更要以孝报恩。父母之爱在于天性,子女之孝则体现了人伦感恩,古有王祥卧冰求鲤、虞舜孝感动天、孟宗哭竹生笋、汉文帝为母亲尝汤药、吴猛恣蚊饱血、董永卖身葬父、孙思邈学医孝父母。我们的祖先前辈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模范。但在今天,孝道又是被怎样诠释的呢?我们就以近期社会中发生的真实事件加以说明。例如,北大硕士毕业、在深圳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工作的高材生,竟对远从湖南赶来照顾媳妇和孙子的父母实施家暴,不但打母亲耳光,还把父亲的胳膊咬得鲜血淋淋;瑶海区法院审理的一起赡养纠纷案:含辛茹苦养育大三个儿子,儿子却不尽赡养义务,年过七旬的老妪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洛阳一对年近四十的夫妻挤住在父母的老屋里,当起“啃老族”,而且经常和父母吵架,老李夫妇不堪重负,忍无可忍,把儿子、儿媳告上了法庭;据台湾媒体报道,高雄市一名黄姓女子只因向父母要钱不成,竟割腕跑到住家顶楼扬言跳楼,警、消人员到场救援,黄姓女子竟变本加厉以“三字经”辱骂年迈双亲,还要父母到她跟前下跪等等。这些悲剧事件只是现实中的一小部分,但却是当今我国国民道德真实现状的特写,这些社会事件的发生不得不让我们重识啃老的后果的道德,不得不重视国民的道德。父母辛苦的把我们拉扯长大,我们本应以感恩之心给于回报,而这些啃老族早已不知什么叫孝道,早已不知道道德为何物。他们回报给亲人的只是冰冷的伤害甚至是死亡。
个体心态是具体行为中蕴藏的一种心理机制,一个个体的“个体心态”的状态和趋势如何,将直接影响他的群体心态。弗洛伊德的“群体心态”概念可以很好地解释啃老的普遍性。“社会心态”有恰恰是由“群体心态”逐渐演变而来的。而影响“社会心态”运行的因素是: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社会行为。在当今的社会,我们不难发现,啃老已经成了一种“时尚”。特别是有些官二代富二代,处处都在“比爹”,谁的老爸有本事就觉得自己是多么的神奇、多么的高人一等,哪怕是开车撞到路人等都觉得无所谓。当今的啃老族之所以回到如今的地步,道德沦丧、六亲不认。正是由于他们长时间的无所事事,只是一味的依赖家里的供给,面对现实残酷的社会难以接受,形成了冲突。社会冲突是普遍存在的,马克思曾说过:“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在我国,血浓于水的亲情是其他国家无法相提并论的。中国的父母基于亲子血缘的关系,对自己的子女照顾的是无微不至。从子女出生那刻开始,就尽一切力量去照顾他们。特别是在计划生育政策出台以后,孩子成了每个家庭中的王子或是公主。家长对于独生子女更是掏心掏肺,生怕他们受一丁点儿委屈。等孩子长大以后,又为他们操办一切,包括找工作、结婚、买车买房等。而这些的花费都是从二老的养老金中拿出的。当然,这样的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不想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但是没有想过这样的溺爱只会害他们。这样的庇护总有失去的那天,受惯娇生惯养的子女当面对残酷的社会时就真成了无助之群。他们中很多也就理所当然的选择了啃老,更有甚者认为这是家长应有的义务。
我们应该正视问题所在,家长们应该鼓励子女自食其力,不能一味的溺爱。帮助他们逐步树立起独立意识,树立起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啃老的子女应多替父母着想, 不忘自己的赡养义务,勇敢地走出家庭, 走上工作岗位, 走向社会。放正心态, 甘于从不起眼的工作做起, 自食其力、养活自己。 参考文献:
[1]于宁.“啃老”视角下的青年未就业问题研究.当代青年研究, 2008.1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钟志凌.青年“啃老”现象的道德反思.中国青年研究, 2007.10 [3]胡解旺. 大学毕业生啃老族现象[J]. 当代青年研究, 2006.01 [4]张科.“啃老族”的形成原因探析.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09期 [5]马志国.啃老族”牵动千家万户的忧思.中国青年研究,2008年02期 [6]王娟.审视当代中国的“啃老族”现象.科技信息,2010年第16期 [7]张文镔.“啃老”的法、理、情.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05期 [8]李虹.当代中国啃老族理论探析.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01期
[9]张杰.闪婚"与"啃老"——"80后"理性行为背后的文化逻辑.青年研究,2008年06期 [10]韩琳.城市低保贫困家庭第二代啃老现象.当代青年研究,2006年01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3i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