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我与动物做朋友观课报告》,欢迎阅读!
一、观察观象:王蕊蕊老师的《我和动物做朋友》 二、观察维度:教师教学。
说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 一节课中,真正呈现在学生和观察者地主是教师的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教师的组织运用各种资源的能力,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式的水平,以及组织学生参与、思考、讨论和自省能力,也是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具体分析。
1、教师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体验式教学。即充分利用教师、学生、课本、媒体等诸多资源,关注教和学的全过程,通过课前调查,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外形特点、生活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上为学生搭建“走进动物王国”、“介绍身边的小动物”、“仿生学”等多种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中感受动物的多样性、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及了解动物是人类的小老师。使之能主动参与,交流分享,在亲身体验中得到发展。
本节课,教师讲解4次,用时8分多,一个主要的特点是:适合儿童学习的需要。 优点:王蕊蕊老师的讲解不是简单的说教,机械的灌输知识点,也不仅仅是为了教授而讲解,而主要是在需要的时候才进行必要的点拨与指导的,比如当学生在知识方面出现了认识模糊时。比如:学生对珍稀动物领域理解不够时,王老师就顺势讲解点拨:“你们发现了吗?大熊猫、金丝猴这些动物因为存活的数量很少,并且生存条件很有限,所以是珍稀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是珍稀动物呀?接下来学生进行交流,之后王老师又通过图片、文字向学生介绍珍稀动物的有关资料。并顺势讲解点拨:它们如此珍贵,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呢?你知道如何保护珍稀动物?如此,不仅仅是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是对学生思维、兴趣的深层次的引导。
不足:个别地方的讲解也是流于形式,深度不够,并且没有顺势进行点拨与引导,指导学生进行讨论与思考。
2、 教师的亲和力和语言表达力。
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只有让学生自己接近你,接纳你的意见,最终才能接受你的教育。亲和就是人之关怀。一个微笑、 一句鼓励都是亲和的表现。
优点:这节课中,王教师表现出较强的亲和力,始终面带微笑,教态自然,对学生进场进行鼓励和赞扬;大多情况下语言准确度高,精炼、简洁,基本无常识性或者专业性的语病出现。王老师在课堂上亲切自然、充满鼓励的态度也带给学生积极、正面、自信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这种情感上的感染力包括教师以自己的个性去影响学生时所表现出的情绪力量以及语言感染力。这节课王老师能够与学生共情,这样的评论,对学生来说获得各种不同的情绪或情感的经验,不仅有助于他们借助情绪记忆映象去推动学习和提高学习效果,也有助于他们通过移情来正确地对待交往。
不足:语言感染力方面还有所欠缺。语言的抑仰顿锉、轻重缓急,诙谐、幽默是教师不可或缺的语言特点,是教师感染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师情景智力的一种展示。主要出现的问题是语速稍快,稍急,有时学生能说的老师急于代为总结和回答;语调较平淡,导致整堂课虽然活跃紧凑但缺少情感上的共鸣感和情感的升华。
3、 “师生互动”。
本节课的师生互动大约有11次,用时24分,有效互动10次,占总次数的91%。其中高效互动5次,占总次数的45.5%。这说明了本节课的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过程,师生互动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之间的多维互动,学生的情感、认识与思维始终处在自主建构与发展提升中。因此,整节课的师生有效的。
优点:1、教师能较好的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在课前的预设中比较准确地把握住学生
的互相主题,做到有备无患。2、教师的课程“视野”把握较准同,关注身边的动物,并且拓展到全国、全球,除了要爱护动物,还要特别重视保护珍稀动物。让学生的情感由喜欢起,到关爱,进而保护,甚至到尊重,达到到和睦共处,共建生态平衡。
不足:师生互动中教师对学生思想情感的把握不够全面,个别学生的情感重视不够,甚至于忽略。在课的升华部分,没能较好地让学生理解到对动物尊重的重要性,这是整节课显得力度不够。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X23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