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举行第十二届有效教学理论实践研究启动会》,欢迎阅读!
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举行第十二届有效教学理论实践研究启动会
作者:暂无
来源:《新教育·科研版》 2017年第4期
为进一步聚焦课程与教学改革,进一步聚焦核心素养培育,进一步打造有效教学”教育品牌,上海市普陀区教育局继续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上海市教研室开展深度合作,于2017年3月29日下午一点半在普陀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召开以信息素养与软环境设计”为主题的第十二届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启动会暨J课堂”第十四次推进会。会议特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启泉,市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参加会议并作点评。普陀区教育局局长范以纲,副局长瞿志军,教育学院副院长缪亚男以及区局基础教育科,普陀区教育技术中心、各中小学分管校长,各学科教研员出席了会议。
“信息素养与软环境设计”主题实践研究的项目申报学校分别制定了主题行动研究方案,其中新杨中学徐跃进校长代表项目校做了《信息技术促转型,课堂教学更有效》的主题发言;区现代化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杨建华就深度思考信息化变革方向为主旨内容做了《优化J课堂”平台,推动常态化应用》的主题发言;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缪亚男做了题为《J课堂将走向哪里?》的主题发言,共同探讨如何实现以教师指导为主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课堂教学型态的转型。
钟启泉做了主题报告。报告中提出三方面内容:第一,时代需要有信息素养的人,对于学习者提出了新的诉求,对学习的养成提供了无限的信息基础;第二,信息素养、养成需要、学习环境的改造,遵循双通道原理、能力限度原理、积极学习原理,有效教学必须聚焦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的培养;第三,我们应该追求教学观念、教学体制同步变革,学习环境改革不仅仅是信息环境还有人际环境,无论是有效教学还是I课堂”最终体现在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型。
瞿志军为后续的实践研究提了要求:首先,钟启泉的报告中提到的三条原则和批判性思维,对未来工作推进有指导性意义,我们要学会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其次,软环境大致有四方面的理解,一为价值追求、二为文化氛围、三为自觉的行为、四是特征标志。把J课堂、数字化教材、智慧校园统整到信息化大的框架下,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和瓶颈,需要更开放的心态,更智慧的教学、更有针对性的培训,让我们在信息素养与软环境设计”主题实践研究中能走得更加扎实和稳健。
谭轶斌做了讲话:今年的信息素养与软环境设计”主题研究有三个特征。第一,战略性。国家提出的信息化改革工作,普陀走在了上海市的前列。在进一步规范义务教学阶段秩序的大背景下,上海市教委提出了实施1+5(育德能力+本体知识、命题能力、实施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心理辅导能力)的教师基本能力提升工程,已纳入教师培训的十三五”规划,其中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是市教研室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第二,前瞻性。强调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更多地从本质上来改变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首先是具有使用信息化的意识,随后才是信息化使用的水平。第三,专业性。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革命性的影响,课堂教学转到以学生为中心,需要大家共同来实践,最终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zG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