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糖尿病科普文章》,欢迎阅读!

30 岁的小李在两年前体检时就被查出血糖偏高,但由于不重视,从未就医,且平时爱 喝碳酸饮料,不喜欢运动,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身高
175cm的他体重达到了 80kg。终
于在不久前由于乏力、恶心,差点晕倒在工作岗位上,被送到急诊抢救室,一查血糖,自己 都吓了一跳, 血糖高的连血糖仪都测不出了, 被明确诊断为糖尿病。 目前经过住院治疗并经 过医生的指导后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糖尿病已被认为是 21 世纪人类的一大顽疾,随着全球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 病患者数量在不断地攀高, 截止到 2010年 3月, 我国现有 9200万糖尿病患者, 已经超过印 度,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 积极治疗固然是控制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但是 更全面的了解这一疾病, 并积极的调整不良生活方式才是有效的防控糖尿病的根本。 大庆研究、 芬兰的糖尿病预防研究和美国的糖尿病预防计划研究均已证实, 能有效延缓糖耐量受损患者发展为糖尿病,从而使这些患者的糖尿病患病率降低 ~50%。
糖尿病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主要就是吃得太多活动太少。
小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所
以,改变生活方式首先要控制饮食。第一,饮食的量要合理,这是最重要的,不能没有节制 吃很多东西。吃七成饱是最健康的, 从理论上讲, 七成饱完全可以阻断糖尿病的发生。 具体 要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和身高,用简易公式算出理想体重:理想体重( 能消耗 25-30 千卡的热量。第二,饮食结构合理,能量
kg)=身高(cm)
50-55%应来源于主食,
(燕麦
-105,再根据理想体重计算每天所需要总热量。对于中等体力劳动、不是太胖的人,每公斤 体重每天20-30%来源于蛋白质, 10-20%来源于脂肪。提倡粗粮,同时低脂、低盐饮食,日常膳食 中适当搭配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各种带叶蔬菜、豆芽、海带、菌藻类、杂豆类等
片尤其推荐糖尿病患者选用 )。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部分微量元素,也是糖尿病健康饮食 必不可少的营养素。 少喝或者不喝甜饮料以及稀饭或汤水类食物, 因为服用这些食物会导致 血糖快速升高,造成血糖波动太大。另外,一些坚果类如花生、瓜子、核桃、松子等油脂含 量较高的食物尽量少吃。 如果糖尿病患者并发肾脏病变, 出现蛋白尿、 水肿等症状时, 饮食 上应限制蛋白质的摄取,并且要注意食用优质动物性蛋白为主,如肉类、蛋、奶类。
运动也是非常好的预防糖尿病和治疗糖尿病的方式,其种类以散步、中速步行、慢跑、 广播操、太极拳等非剧烈或非对抗性运动为主,每天 20-45 分钟,每周至少 3 次以上。但运 动过程中要注意预防低血糖, 尽量避免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作用最强时运动, 宜选择在餐 后1/2〜1小时参加运动,此时血糖较高,且不易发生低血糖。
对糖尿病的管理倡导“五驾马车”式的治疗方案,从饮食、运动、监测、药物及糖尿病 教育的五个方面全方位的管理, 另外一个主要由患者独立完成的就是血糖监测。 刚刚提到的 患者小李就是由于血糖从未监测, 导致血糖太高, 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才来就医。 血糖监测的 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糖代谢紊乱的程度, 制订降糖治疗方案, 同时反映糖尿病患者饮食控 制、运动以及药物治疗的效果,并指导医生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这里先说几个概念: 1)空腹血糖: 指隔夜空腹 8小时以上、 早餐前采血测定的血糖值。 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不能叫空腹血糖;
2) 餐前血糖:指早、中、晚餐前测定的血糖;
3) 餐后两小时血糖:指早、中、晚餐后两小时测定的血糖; 4) 随机血糖:一天中任意时间测定的血糖,如睡前、午夜等。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应尽可能控制达标, 要求空腹血糖在 4.4〜6.1mmol/L ,餐后两小时血 糖在 4.4〜 8.0mmol/L ,但是由于存在个体差异, 血糖的控制水平可能也有所不同, 病人有必 要随时向专科医生进行咨询, 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血糖的适当范围。 由于老年人容易发生低血 糖,制定的血糖标准可略高一点。 糖尿病孕妇为了胎儿的健康发育, 血糖要严格控制在标准 范围内。
自我血糖监测简单、方便,但它采用毛细血管血,要比静脉血低
15%左右,故只能作为
我国的
生活方式的干预
40%
监测手段,不能用来诊断糖尿病。
其频率取决于治疗的目标和方式: 1)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应每天监测 次,直到病情稳定,血糖得到控制;
2)当病情稳定或已达血糖控制目标时可每周监测 1-2
次;
3)使用胰岛素治疗者在治疗开始阶段每日至少测血 糖 5
次,达到治疗目标后每日监测血糖 2-4 次;
4)使用口服药和生活方式干预的患者每周监测血糖
2-4 次。
自我血糖监测也有局限性,第一,存在监测的 “盲区 ”,无法完整地反映全天血糖谱;第 二,患者的治疗易受个别不准确测量结果的影响, 所以必要时仍应该监测静脉血糖和糖化血 糖蛋白(可反应近 2-3 个月的血糖水平) ,甚至动态血糖监测(每天自动监测 288 个血糖值, 可以发现许多平时不易发现的高血糖和无症状性低血糖) 。
4-7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 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 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rA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