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作用与教育的目的

2024-02-11 09:38:14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的作用与教育的目的》,欢迎阅读!
教育,目的,作用


教育的作用与教育的目的

广义的教育: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增强人们的体质和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活动。

狭义的教育:即社会通过学校对受教育者的身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和培养的活动。 1教育的作用

社会来说,在于传授前人所总结出来的知识、技能和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思想意识、道德规范、使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对个人来说,在于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知识和能力,健全人的个性,使人类自身多样化发展的需要得以满足。 2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科学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德育:指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政治立场、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智育:是指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智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1教学教学

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与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身心获得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教学活动规律的研究称为教学 2教学过程的本质特征(P90

A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真实接触客观事物,而是通过书本和课堂接受前人总结的实践经验,形成基本认识,然后再运用到实践中去。

B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

C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过程不只是知识技能掌握的过程,而且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 D作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不是学生自发的、主动的要求,而是在教师和课本影响下进行的。 3教学过程的模式

传授式:即在教师指导下系统地传授书本知识的模式。代表人物夸美纽斯(J.A.Comenius 活动式:即在教师辅导下,学生通过活动自己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模式。代表人物——杜威(J.Deewey) 发现式:即既主张学生学习最新、系统的、有严格逻辑结构的科学知识,同时又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代表人物——美国,布鲁纳(J.S.Bruner)

发展式:认为教育的过程不只是智育的过程,而是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代表人物——前苏联,赞科夫。

上述教学过程的模式给我们的启示:P93

A应当提倡教学模式的多样化。不同教学模式适应不同的教育阶段。不同课程也应有不同的模式。 B要强调辩证法,防止片面性和绝对化。要吸取各派之长,克服其局限性。 4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从一定的教育教学目的出发,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教学过程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

体育: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健康水平。

美育:增强学生感受、鉴赏、表现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并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


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②知识传授与智能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与理论知识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 ⑤统一的培养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⑥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相结合的原则

⑦直观性原则 ⑧巩固性原则 ⑨量力性原则

语言学习与习得的区分 1学习与习得的定义

习得(acguisition:是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旨在沟通意义的言语交际活动,不知不觉地获得一种语言,如儿童获得第一语言。

学习learning:则是指在课堂环境下有专门的教师指导,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课本,通过讲解、练习、记忆等活动,有计划、有系统、也是有意识地对语言规则的掌握,如成人在学校学习第二语言。 一般用法是,广义的学习包括习得和狭义的学习

学习与习得这两种获得语言的途径,并非完全隔绝或相互排斥,而是相互交叉、相辅相成的。无论是儿童或成人获得语言的过程中,都同时存在两种途径,只是主次不同。儿童获得母语是以自然习得为主,同时伴随有意识的家长辅导;成人第二语言学习是以有意识的课堂学习为主,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过会话、听广播等也常常不知不觉地学到了很多东西。

学习与习得不仅相互交叉,而且体现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西方语言学者认为,成人第二语言的获得是从有意识的学习逐渐发展为对语言的自然习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语言水平的提高,成人第二语言学习中习得的成分越来越大,而学习的成分就相对地变小了;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意识的学习成分越来越大。 2、习得与学习的不同

A习得,特别是儿童第一语言习得,是从本能的要求开始,与其生理和心里的自然发育、成熟同步进行,儿童是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第一语言的。成人的习得也是一种潜意识行为;学习则是为了掌握一种新交际工具所进行的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活动,伴随督促、考试、竞争等外部因素的作用,是一种有意识行为。 B习得一般是在使用该目的语环境中进行的,学习主要在课堂环境下进行。

C习得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的功能和意义方面,集中在语言如何有效地表达思想以及语言所表达的信息上(语言的内容),而不是语言的形式,语言形式的掌握、知识的获得往往是潜意识的;学习特别是传统教学法的影响下,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语言形式方面,有意识地、系统地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甚至在很大程度忽视了语言的意义。

D习得的方法,主要靠在自然语言环境中的语言交际活动,没有教学大纲和课本和真正意义上的教师;学习则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大量的模仿和练习来理解,掌握和运用语法规则。 E习得需要大量的时间,效果也比较好;学习相对来说花的时间较少,但效果不确定。

第二语言教学法发展趋向

1不同教学法流派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出现了综合化的趋向,教学研究的重点转向知道教学的基本原则。

2、在探讨习得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教学规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教学法的发展提供了更科学的基础。 3、培养运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正成为第二语言教学目的的共识。 4、以学生为中心,重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人际关系是重要的教学原则。 5、加强教学手段现代化,迎接信息社会网络时代的挑战。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eb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