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城市文化竞争力的界定及特征》,欢迎阅读!
城市文化竞争力的界定及特征
作者:宝斯琴 毕力格 卢艳芹
来源:《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18年第5期
中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期,在国家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的资料显示,我国到2020 年的的城镇化率的预期为60%左右,以常住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我国已经由1987年的17.9%到2013年的53.7%,十八大之后城市化上升为新一届政府的战略目标,这对于增强国家的经济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及老龄化现象的出现,城市之间将出现资源、人才、资本、信息等方面的竞争与角逐。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强弱不仅决定城市的生存空间大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强弱,更能影响城市体系调控和城市关系布局。
一、城市文化竞争力的界定
综合竞争力包括多种竞争分力,其中,文化竞争力是综合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之一,而且是重要指标。倪鹏飞认为文化竞争力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贡献仅次于资本力,成为第二大分力要素。刘合林在《城市文化空间解读与利用———构建文化城市的新路径》中认为“城市文化竞争力与城市竞争力、其它分力之间均存在较强相关性,文化竞争力通过对各分力的传递作用对城市综合竞争力产生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城市综合竞争力得分和排名与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得分和排名呈现高度正相关关系,即文化竞争力强的城市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城市文化竞争力是综合竞争力的基础和关键,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是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文化竞争力是一种软实力,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进社会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文化竞争力主要体现为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和文化创新的统一。文化的自我传承和延续是一个国家、民族或者城市文化生存的根本,文化传承是代际之间对文化的继承和延续,它是文化竞争力的基础;文化传播则是文化在一定空间内的繁衍与衍生,它是文化竞争力关键;文化创新是对原有文化传承基础上的升级与丰富,它是文化竞争力的核心。三者紧密相连,构成文化竞争力统一整体。
传统的城市文化界定从历史文化遗产的留存、文化事业两个方面展开,这种界定没有考虑到现代性对文化的影响与改变,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与先进科技的融合,以及中西思想的碰撞必然引起文化要素的重组,进而改变文化构成的传统形式。学者们对城市文化的现代定义从不同视角给予阐释,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通过城市与乡村进行对比,寻找城市的特色在文化上的体现,认为城市文化是一种发生在城市中的文化现象,由城市生态地理文化、经贸、政治制度、社会及精神文化构成。(李坚2006)二是根据生活地域不同进行界定,城市文化就是发生的城市生活中一切社会活动的总和,包括知识信仰、文学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习惯制度及心理等活动形式;三是从物质与非物质形式界定,认为物质文化包括城市建筑、交通、文化娱乐设施与场所、自然与人文景观,非物质文化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艺术等。综合而言,城市文化一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理解,广义的城市文化是城市留存与创造的物质形式及精神表达,狭义的理解是精神意识形态及精神产品,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分析文化各要素及组成部分的关系,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承载,精神文化会通过一定的物质形式表现出来,进而影响人们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因此说,精神文化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文化力本身就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部分。按照中国社会科学院倪鹏飞博士的观点,城市竞争力由软竞争力和硬竞争力构成,这其中的软竞争力=秩序力+制度力+管理力+开放力,从广义上来说,软竞争力就是文化力。城市经济发展只有实现从项目开发战略到城市文化开发
战略的阶梯式跨越,才能将城市经营空间呈几何基数放大,形成对人才和产业的巨大凝聚力和对周边地区的强大辐射力,走向持续、快速发展之路。
二、城市文化竞争力的特征
(一)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地域性
城市是一个与乡村相对而言的地理概念,城市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其特殊性表现为城市的地缘性及由此衍生出交通、通讯、经贸、交往等优势的物质力。地理位置不同的城市体其文化表现力上不仅区别于乡村文化,还有别于其它城市的文化,每个城市都有独具特色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它们的传承与发展是城市的文化标志,而特定的城市人群是主体,文化的传承会通过精神形式凝聚成具有时代性的物质形式进而形成城市精神和城市行为,这些都是由于地域的不同而形成的不同城市文化。
(二)城市文化竞争力的渗透性
城市文化竞争力可以体现在一个城市历史文化、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城市建筑等多方面。文化竞争力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既有直接的一面也有间接的一面,直接的一面表现在对经济增长的直接贡献上,如对文化产业的打造与升级会促进城市经济的增长,对文化事业的贡献上则是通过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的改造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同时,城市文化竞争力更多的体现在间接的渗透性上,文化通过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多方面影响、潜移默化的转变领导者的政治思维及民众的生活思维,进而增强与创新领导力、进行制度变革;改变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形成具有辐射的经济力。
(三)城市文化竞争力的辐射性
城市文化形成后,不同的地域文化之间会发生交融与碰撞,结果是文化之间发生替代、融合和冲突,竞争力强的地域文化往往具有先发优势,会在文化的体验与表达上替代弱势文化,使弱势文化减弱或消失。竞争力强的文化还会对周边文化形成仿效效果,从深层影响周边文化的发展,这称之为文化的辐射力。竞争力强的文化其辐射力强,通过商品交易、人文交流、媒介传播、人口流动等形式将文化影响力扩散,改变文化的空间格局和原有的组成形式,进而影响人们的文化品位与价值观念。
城市文化通过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等分力作用最终形成总合力,通过区域文化的对比总合力会随着分力的强力作用而凸显,形成文化竞争力,在人才吸引、工业发展、贸易往来等各环节占有优势。但是文化竞争力是经过区域对比的显现力,随着地域文化的发展和变化,文化竞争力会随之变化,城市的非孤立性与等级特点会时刻影响竞争力的强弱,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凸显不是一蹶而就的,其维持也不是永恒的。
作者简介:宝斯琴毕力格(1976-),男,内蒙古通辽市人,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助教,主要从事教育学研究。
卢艳芹(1976-),女,吉林松原人,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V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