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文化

2023-01-14 00:40: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温州文化》,欢迎阅读!
温州,文化
温州文化

浙江温州是一座充满活力的沿海开放城市,是一座商业气息浓厚的时尚之都,更是一座历文化浓郁且弥漫着传统韵味的江南小城。在温州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温州的文化也越来越以独特的姿态绽放着绚丽的光彩。

近年来,古老而丰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温州一张夺目的文化名片。作为“百工之乡”,温州的传统工艺美术积淀深厚,技艺精湛,品种繁多,内容丰富,令人叹为观止;作为“南戏故里”,温州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戏剧资源,是浙江省首批“传统戏剧之乡”,拥有11个省级以上传统戏剧项目,并有10多个剧种在温州民间传承着,活跃着,每年演出3场次;作为“民俗基地”,温州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历史的变迁中,中原文化南迁又为温州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千年积淀、开放包容,各种民俗碰撞、融合,形成了当今温州独特多元的民俗。而行得快、做得实、叫得响的温州非遗工作,也得到了诸多赞许。

文化寻踪

马孟容(中)马公愚(右)与朱自清在一起的蜡像

位于市区信河街飞鹏巷98号的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201312月开馆。该馆馆址原为省级文保单位陈宅,整个院落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院内建有主楼和北侧辅楼各一幢,西侧有一单层建筑主楼坐北朝南,为三间带东、南两廊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约450平方米。 馆内分十多个展示厅,展示马氏家族千余件藏品,包括书画、印章、画稿、手稿、信札、书籍、照片等,还有一组马孟容马公愚昆仲与朱自清在一起的蜡像。艺术馆还通过电视专题片、多媒体触摸屏等全方位介绍马氏家族的艺术成就,以及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百里坊马氏家族,是温州文化家族世代传承的典型。自明末清初以来,马氏家族十几代人不懈砥砺,文风昌盛,业绩煌煌,蜚声国内外。马炅中、马昱中、马元熙、马祝眉、马孟容、马公愚、马味仲、马大韶、马亦钊等皆以书画篆刻著称;马骅、马大康等以文学学术著称;马大正、马一公等以医学著名;其他领域的佼佼者还有中美贸易问题专家马大恢、图书馆专家马大任等。

借鉴之窗

在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文化厅、甘肃省文化厅的大力支持下,由贵州文化演艺集团引进的被誉为“移动的敦煌”——精品剧目《丝路花雨》将于12 9 日、10 日在贵州国际会议中心上演。

据介绍,《丝路花雨》于19795月首演, 20087月,为庆祝“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献礼演出再次创演编排了新版《丝路花雨》,舞剧《丝路花雨》不断地进行超越与创新,先后经历了数次“复排”和“创新修排”的新版再现,目前已传承八代演员队伍。


2009年《丝路花雨》作为“国庆六十周年献礼演出”优秀剧目,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同年该剧荣获中国文化部“首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丝路花雨》带着浓郁的敦煌印迹,被誉为是“移动的敦煌”该剧融合了中国古典舞、敦煌舞、印度舞、黑巾舞、波斯马铃舞、波斯酒舞、土耳其舞、盘上舞、新疆舞等各种舞蹈艺术形式,加上华丽的舞美和绚丽的灯光,使得该剧显得如梦如幻。

瓯越大地

为了传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浙江书香文化礼堂,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文化厅有关精神与要求,组织参与我省新农村建设,1130日上午,少儿图书馆一行四人带着故事《弟子规》来到永嘉县桥下镇京岸村文化礼堂,与这里的孩子及村民一同分享、学习传统文化 桥下镇京岸村民风淳朴,山清水秀,耕读文化历史悠久,村里有上世纪三十年代建立的嘉祥通俗图书馆,新修葺的文化礼堂在村民的自我管理下焕发出新生命。在活动中,毛毛虫上书房资深阅读志愿者子曰妈妈从聪明歌的诵读开始,告诉孩子们学习要眼耳口心都要到。将弟子规,圣人训,以故事的形式缓缓道来,让孩子们慢慢入心。一同前来的家长纷纷驻足聆听,和孩子一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阅读课结束后,少儿图书馆向每位孩子们赠送了优秀图书,鼓励孩子们要坚持读好书,好读书。在京岸村朱老师的带领下,少图一行参观了村里的嘉祥图书馆。市少图赵丽萍副馆长表示,下一步,少图将在嘉祥图书馆设立“爱心书屋”,为村里增加各类图书2000册,让家长和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少图优质的阅读服务。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GHK.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