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2022-08-12 04:51: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欢迎阅读!
采矿工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专业
采矿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李富平,孙光华,李占金,张亚宾,张爱霞,赵礼兵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第52



李富平,孙光华,李占金,张亚宾,张爱霞,赵礼兵

(华北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河北唐山063210

摘要: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深入开展了实践教学改革,在构建、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采矿工程专业“三三三”实践教学模式,在实教学实施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实践教学;创新能力;教学理念;华北理工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52-0117-02

采矿工程专业是华北理工大学传统优势特色专业,是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业。近年来随着矿山行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以及高等教育教学理念的发展,采矿工程专业需加强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适应矿业领域的需求。

一、更新教学理念,突出创新能力培养

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是当前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课题。我校秉承“根植矿冶,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立足地方高校建设,以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培养目标,这决定了学校有着重视实践教学的传统和特色。采矿工程专业自身是一个工艺理论性强、实践性突出的工科专业,这就决定采矿工程专业需要不断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认真总结多年来的矿业人才培养经验,深入研究矿业发展趋势与社会需求,结合高等教育规律,围绕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确立了坚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注重专业技能锻炼,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理念。

二、优化教学内容,构建“三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1.实践意识和专业素质的培养。实践教学的开展离不开以理论教学为前提,实践教学同时又为理论教学提供检验性的实践支撑。针对采矿工程专业的“岩体力学实验”、“充填力学实验”等常规实验教学课程,坚持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积极开展实验教学,实现理论与实验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和专业基本素质,为深层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夯实基础。

2.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常规教学实验为基础,结合矿山实际生产及工艺原理加强设计性实验、专业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的教学工作,使设计性实验和专业课程设计源于现场实际,基于工艺原理,做到针对性强,突出实践训练的目的性教学,加强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

3.创新能力的培养。以专业前沿为导向,根据学生对专业领域的兴趣和爱好,由专业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针对性地开展研究型实验和创新项目。项目开展过程中,通过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总结实验进展,指导教师引导式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式思维,扩展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知识层次,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坚持以专业理论为基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层次性实践教学改革研究构建了以常规实验和实习为基础层次、设计性实验和课程设计为综合实践层次、研究型实验和


创新项目为创新层次的“三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同时能动地指导实践”的辩证统一。

三、拓展教学途径,完善“三结合”实践教学方式方法

1.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坚持以实验原理为基础,实验环节为过程,验证、探究理论为目的的专业实验教学,通过课程教学常规实验、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研究型实验+创新项目等实践环节,由浅入深、由低至高地开展层次性实践教学,加强实验和理论紧密结合力度,强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的认知程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2.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积极利用矿山实习基地教学资源,针对矿山现场具体工程和典型工艺,结合校内实践教学,开展现场第二课堂,实现校内、校外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增强学生对矿山现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

3.虚拟与现实相结合。以数字矿山和虚拟仿真实验室为平台,开展矿山开采虚拟现实实践教学,并与矿山工程实践有机结合,可有效解决学生对现场工程、工艺感性认识不足等认识问题,有助于实现学生对知识掌握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层面的提升,从而强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课内实践与专业理论相结合、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相结合、虚拟与现实教学相结合的“三结合”实践教学方式方法可有效地改变原有单一的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等传统实践教学方式,拓展了实践教学渠道,深化了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四、丰富教学资源,构建“三支撑”实践保障体系

1.实验平台硬件支撑保障体系。实践教学离不开实验室基础实验设备、实施等基础实践教学环境。以国家级、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为中心,以矿业实践创新平台、校外矿山实践基地为两翼,构建采矿工程专业“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加大实践教学平台全面开放力度,有效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2.师资智力导向支撑。实践教学以教师指导为导向,学生学习为主线,实行创新项目全程导师制和毕业设计双导师制。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分赴矿山一线和知名矿业类高校学习、锻炼,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现场工程经验水平,实现教学资源层面的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为丰富实践教学,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展“工程师进课堂”指导和传授工程实践经验,保障实教学的顺利开展。

3.教学实践保障制度支撑。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离不开良好的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环境。在原有保障基础上,构建了完善的教学实践保障制度体系。(1)可操作性的定量化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践教学方式方法,运用定向研究、问卷调查、案例研究、实证研究个体追踪等方法,对与之相应匹配的教学条件、能力和效果进行客观的评价,以促进实践教学体系完善,优化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实践平台层次。(2)建立健全实践创新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学金、创新性实践项目专项经费、创新毕业设计基金等科技活动资助与奖励制度

五、实践成效

华北理工大学采矿工程专业通过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实践教学成效显著。首先,增强了专业教师对实践教学的参与力度,拓宽了实践教学的渠道,丰富了实践教学资源;其次,学生通过专业基础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等层次性实践教学活动,拓宽了专业视野,有力培养了学生的专业素质。此外,学生通过创新实践活动与实践导师形成良好的沟通与互动,


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在全国高校采矿工程专业学生实践作品大赛、挑战杯、国家级创新创业项目等方面取得优秀成绩,有效保障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5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