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下的法治思维分析

2023-02-26 16:38:1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地摊经济”下的法治思维分析》,欢迎阅读!
地摊,法治,思维,分析,经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地摊经济下的法治思维分析

作者:张悦

来源:《西部论丛》2020年第05

要:2019末到2020年,传染性疾病袭来,并迅速向全国蔓延。因为受到此次冲击,中国中小企业纷纷破产,消费和投资需求大大减少。面对日渐低迷的市场经济,国务院出台政策,鼓励发展地摊经济,从禁止到鼓励,地摊经济背后体现的是政府追求高质量、高标准的发展理念以及科学、民主、法治的立法思维;而如何使其成为长效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弹性,则需要更稳定全面的立法。

关键词:地摊经济;法律思维;经济新动能

各地相继出台政策来发展地摊经济。首先,科学立法,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存在一种基本假设叫做理性人假设,我们假设所有参与经济活动的主体都是理性人,即人都是趋利避害动物,所做出的行为活动追求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中小企业较地摊经济经营者来说,店铺费、人工工资和运营费用多;而这样的经济下,中小企业又纷纷倒闭,政府通过减税退税、加大资金注入等措施来扶持企业,促进经济恢复,但成效甚微,下岗人数仍在激增。作理性人的角色,以最小的成本来盘活新一轮经济增长浪潮就显得尤为重要,着眼于中国现状,地摊经济成为经济复苏的排头兵。其次,从法律构建角度分析,经济规律是客观的,顺应它的法律才能更好的规制经济市场的活动。政府作为守夜人的角色,应执好手中的法律刃,更好地扮演好盾的角色,鼓励群众表达心声,积极引导市场活动有序进行,实现经济的民主立法,为地摊经济有序进行保驾护航。

以山东济南为例,62日出台新《措施》,指出要抓住文明城市考核契机,适度开放地摊夜市经营,大力发展小店经济。随之,宽厚里、芙蓉街、融汇老商埠等一系列商业街爆发新生,预计将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成为拉动消费和促进就业的新引擎。与此相对,在地摊经济的盛潮中,如何保持交通畅行和后续的卫生清洁,如何使其规模化长久发展,则需要更完善的制度构建,和更高效的执法保障。

第一,严守科学、民主与法治法治思维。从当下的局势出发,形成小地摊,大民生的思维模式,本着民生为要的发展理念,中央文明办在今年全国文明测评指标中,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落实到地方,应引导群众表达民生和参与,增加集体讨论、风险评估、专家论证的次数。譬如针对摆摊地点和交通规划情况的具体实施,既不能沉湎于禁止和限制,固守的状态;也不能一昧放开,忽视文明城市的其它方面建设,要做到不扰民不影响市容和复苏经济相得益彰。譬如有些地区一直持观望态度,妄想依葫芦画瓢机械的照搬其它城市,这显然违背了科学立法的初衷。相关政府要协调各部门,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做好顶层设计,挖掘本地区特色资源,发展夜经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二,放开不是放任,出摊不可出格。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建设文明城市,切记眼高手,既不可只追求干净城市形象,放弃城市的烟火气,也不可只看到经济复苏,将卫生、交通治理抛掷脑后。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理念,简化地摊经济许可程序,提高政府的服务职能。切实落到为民上;同时,不可无期限、无要求的放任经营,要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防止经营抢占交通,经营诱发污染,实行定点定时经营。相应执法人员要加大轮班轮岗巡查力度,严防严控传染性疾病的同时,分类分区经营,实现消费分流;在经营范围上,要细化衣食住行,特别是食和用上,提前进行卫生检疫,加大事中宣传力度,防止违禁买卖滋生。 第三,加强法治思维培育,助力长远发展。政府不仅要在执法上下功夫,更要树立谁执法,谁普法的思维。本着高效便民的原则,相关政府要充分保障公民的参与权,在执法过程中,时时普法,强化地摊经营者在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法律意识,包括对法规体例的认识。最终的目标在于给其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将其置于《个人企业法》、《合伙企业法》的商主体考量之下,把地摊作为一项新事业来发展,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第四,释放经济新动能,催生新商业模式。地方政府在提高经济韧性上具有多重角色,它即是经济主体、政治主体,也是法律主体。在地摊经济新业态出现之机,要平衡经济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风险无时不在,风险无处不有,例如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吉登斯等提出的风社会理论就具有启发意义。开放地摊经济,加快经济复苏的同时,要兼具风险意识,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助力长期改善营商环境,促进形成区块规模化运营,培育新的产业链。在具体实施上,要强化对经营者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快经济脱虚向实进程。有关部门要简化小额贷款程序,扩大货币传导机制,而非仅仅靠发放优惠券来刺激消费,要更大规模补贴小商家,吸引更多更具规模的商家入驻,打造更多沙县小吃这样的品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同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保住6%的失业率红线。

总之,地摊经济开启了2020经济复苏的新元门。正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表示,小小的地摊对稳定弱势群体、低收入群体就业有独特作用,同时,还可以拉动消费。地摊经济浪潮下,各地政策的松绑是大势所趋。而在浪潮中,立法者们须正确审时度势,合理立法,坚持人本、人文、民主、法治、高效的法治理念;城市管理者们须调和摆摊与城市治理的矛盾,适度管理;商主体们须从自身实际特点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着守法与诚信的理念,创新自己的经营模式,实现小企业的长足发展。各方齐心一起,再立足于自身城市的特色,使中央制度设计更好地落实到地方实施,才能更好打造烟火气城市,更好地实现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参考文献

[1] 韩民春.国外地摊经济的启示[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6=14(第10版). [2] 李霞,上官鸣.地摊的经济学分析[J].企业导报,2010125-6.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马宁,朱美芬.和谐社会视域下发展地摊经济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9100-101.

[4] 阳奕.政策开禁:流动摊贩合法化,摆地摊也要讲营销[J].现代营销(经营版),200910):22-25.

[5] 殷会良.国外城市规划编制中公众参与方法的借鑒[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2):22-24.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W14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