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对人口过剩产生机制》,欢迎阅读!
![过剩,相对,人口,产生,机制](/static/wddqxz/img/rand/big_94.jpg)
相对人口过剩产生机制
政法学院 肖 炫
摘要:现实中,我们不可避免地碰到一些劳动人口过于膨胀的问题,在这里,借用马克思的资本论,尤其是其中的“相对过剩人口”理论来分析它的产生机制,本文从资本家、工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三个角度,从理论和实践结合考察,指出相对人口过剩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必然性,在浅层上理清相对人口过剩的由来。
关键词:相对人口过剩、资本论、产生机制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七篇第二十三章中,相对过剩人口是相对于资本对劳动力需求而表现为过剩的劳动人口。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必然出现两种完全对立的趋势: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甚至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在迅速地增加。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产生相对过剩人口【取自百度百科——相对人口过剩含义】。在马克思的《经济学手稿》中,他说:“剩余价值的第二种形式是相对剩余价值,它表现为工人生产力的发展,就工作日来说,表现为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就人口来说,表现为必要劳动人口的减少”。
根据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和马克思的《资本论》,我们可以简单的对相对人口过剩的原因做一个大概的分析。
一:由于工人出卖的是劳动,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劳动的结果给资本家带来了利润,而利润又是资本积累的源泉和扩大生产的条件,只有利润增加才能保证生产力发展,财富增加。资本家对于利润的欲望会促进他们发展科技,改良技术,通过各种管理模式来提高个人的劳动生产率,于是等量的商品只需要更少的工人就能完成,这样资本的有机构成就必然提高,而被生产率的提高排斥出来的工人就成了劳动的后备军,也就是过剩的劳动人口。
按马克思的观点来看,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是一种商品,资本家必须为劳动力的使用而支付钱财,劳动力创造的产品为资本家收获利润。【马克思原理第154页第(二)点——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就需要提高剩余产品数量,这样就需要增加科技的研发等手段来提高个人的劳动生产率,以便可以减少工作日并同时满足产品生产最低的劳动力需要,减少为劳动力的使用而支付的钱财。
这就需要引进一个剩余价值的观点,剩余价值指的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用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的价值,如果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大于资本家预付给劳动力的价值,就形成了价值增值过程。
而生产剩余价值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单纯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来生产的剩余价值,这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早期。而另一种就是相对剩余价值,就是指的是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缩短劳动必要时间而相对延长劳动生产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这个表现为资本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三次工业革命,自动化装备在生产中得到普遍使用,而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工人大大减少,这样一来,资本家对于工人的需求量就不断随着设备的更新而递减,造成了工人的游离,即是把工人排斥出工厂,成为过剩人口最有力的因素之一。
二:工人本身也是作为推动相对人口过剩的一种手段,工人的生殖繁衍造成了新一代工人群体的出现,而这些新生代的工人群体缺乏生产资料、专业知识与必要的商业人际圈,并不能把自己从工人阶层提升到更高阶层,这样就不能避免被劳动生产率提高而被排斥的危险。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决定了大部分的生产资料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特别是垄断组织的出现,使得了社会分层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而社会流动得不到发展,工人就只能是工人。而越来越多的工人出现,当超过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时,即是供大于求时,就会出现剩余人口。
这里表现为一个现象:工人人数的增加与工人得不到社会流动,只能局限在工人阶层的现象。这个是过剩的工人人口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按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中的两个不变法则出发:①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②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所以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加,人口增长必然超过生活资料增长,人口过剩和食物匮乏是必然。失业和贫困并非社会制度造成,而是人口自然法则作用的结果。任何社会改革和农业条例,都不可能消除人口法则的压力【百度百科——人口原理的含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通过有效的社会流动,大部分是垂直流动,促进社会良性运行,使得社会地位提供的流动机会向所有人,而不是少数人开放,就有可能再某种程度上减少工人的数量,不过在资本主义社会,大财富与生产资料局限在少部分人手中,这样使得人口的代际流动缺乏可能,工人不能通过强化专业知识等来提高自己的个人条件,而社会的本质也没有制度条件和文化条件来打破社会分化形成的阶级壁垒,工人就只能是工人。当超过经济发展的需要时就表现为失业人口的增加,即是人口过剩。
三:从可变资本和不可变资本的联系上切入,简单的看就是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之间的联系。“资本积累最初只是表现为资本的扩大,但是它是通过资本构成不断发生质的变化,通过减少资本的可变部分来不断增加资本的不变部分而实现的【资本论】。”简单地来说,就是资本劳动过程的不同因素在价值组成上有不同的作用,生产资料属于不可变资本,他在生产的过程中,转化为产品的价值不会大于他本身的价值,也就是在劳动过程中,他的使用价值变成另一种使用价值,这种使用价值就是他转化为产品的所在产品中的使用价值。比如生产资料是A,产品是B,A 的使用价值为C,产品的使用价值为D,这样也就是A被劳动加工为B,同时C也变成了D。换言之,生产资料就是产品价值的基础。而劳动力是解决A转换到B的途径,它在生产过程中改变自己的价值,获得了劳动价值的工资和资本家的剩余价值,这部分价值是可变的,这就是可变资本。
生产资料具有使用价值,能进行价值转移。而劳动力也有使用价值,不过不同的是他能创造新价值【马克思原理第四章153页第二节: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用公式m’=m/v(m’为剩余价值率,M为剩余价值,v为可变资本)就可以看出来,要让m’变大,就要让m变大同时v变小,为了让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度提高,这也就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尽量地减少V,所以这也是人口过剩的因素。
而生产多少产品和生产资料有关,生产资料是产品价值的基础,生产资料的大幅度投入,不可变资本的大幅度增加会带来整个社会生产规模的突然性跳跃膨胀,而这个也正是突然性紧缩的前提。
突然性的膨胀会引起工人荒,这样会造成两个现象:一个是把非工人口变成工人口。尤其是把外国人口变成本国在业工人,比如英国工业发展期间,生产资料的膨胀,外来移民逐渐增加,在英国大城市吸收的外来人口中主要的是爱尔兰人。19世纪30年代曼彻斯特1、5的人口是爱尔兰人,在格拉斯哥的万人口中,有3.55万爱尔兰人。而在这个时期,英国的采煤量从5000万吨增加到1,。12亿吨,生铁产量从200万吨增加到600万吨,铁路里程从1万公里增加到2万多万里。二是原本工人自我繁殖,自然增长,这样会造成本地工人的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cs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