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循证医学知识点大全》,欢迎阅读!
卫生技术评估是指对卫生技术的技术特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学特性和社会适应性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为各层次的决策者提供合理选择卫生技术的科学信息和决策证据,对卫生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广与淘汰实行政策干预,从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提高有限的卫生资源的利用质量和效率。
医学伦理学是揭示人们在探索人类生命过程中以及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人与人相互关系的伦理准则和规范的一门学科
相对危险度(RR):病因暴露组的发病率与未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或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比。
前景问题(foreground questions):关于处理、治疗病人专门知识的问题,也涉及到与治疗有关的生物、心理及社会因素等方面。、
危险因素病因可包括很多致病因素,大体可归结为三类,致病因素、环境因素和宿主因素。致病因素尚未肯定时又可称为危险因素。危险因素是从众宿主众多的暴露因素中筛选出来的。
临床决策分析clinical decision analysisCDA根据国内外医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对医疗卫生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疑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与传统方案进行全面比较和系统评价的基础上,取其最优者作为决策方案付诸实施,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系统评价的概念: 指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所有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严格评价文献的原则和方法,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Meta-分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Meta-分析的概念:通过综合多个目的相同且相互独立的研究结果,以提供量化结果来回答根据临床情况提出的研究问题,这是目前进行系统评价的一种研究手段和方法。③前人工作的总结——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线索 PICO : P: Patients / Participants 患者/人群;I: Intervention / Exposure 干预/暴露因素;C: Comparison 对照;O: Outcome 结果。 1 危险度:结局事件的发生概率。 2相对危险度(RR):病因暴露组的发病率与未暴露组发病率的比值,或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之比。
3比值比(OR):病例组研究因素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 4归因危险度(AR):病因暴露组的发病率减去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所得的差值,表明这一部分患者发病是除了对照组本身发病率后,为被研究的病因引起疾病的净效应,亦称之为绝对危险度。
5可信区间(CI):判断所设计的临床观察指标的真实范围,常计算95%可信区间。
6精确度:可信区间的宽度,为可信区间的上限与下限的差值,宽度越小则精确度越高。
7事件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率、发病率、患病率等。试验组事件发生率(EER)对照组事件发生率(CER) 8绝对危险度增加率(ARI):试验组对药物不良反应或严重事件发生率的绝对差值。
9出现一例不良反应需要处理的病例数(NNH):一定的时间内,对患者用某种防治措施,相对于对照组来说,出现一例不良反应需要处理的病例数。
10敏感度(Sen):标准诊断方法确诊的病例组中经诊断性试验查出阳性人数的比例,即真阳性率。
11特异度(Spe):指标准诊断方法确诊无病的对照组中经诊断试验检出阴性结果的人数比例,即真阴性率。 12准确度Acc:诊断性试验的全部真阳性者和真阴性者占受试对象总和和比例。
13阳性预测值+PV:诊断性试验的全部阳性例数中真阳性所占的比例。 14阴性预测值-PV:诊断性试验的全部阴性例数中真阴性所占的比例。 15患病率Prev:特定的时间点、某一人群中,患某种疾病的人的比例。 16似然比LR:诊断性试验综合评价的理想指标,综合了敏感度与特异度的临床意义,用于计算阳性或阴性试验结果的患病概率。
17阳性似然比+LR:出现在金标准确定有病的受试者阳性试验结果与出现在无病受试者阳性试验结果的比值,即真阳性率与假阳性率之比值。 18阴性似然比-LR:出现在金标准确定有病的受试者阴性试验结果与出现在无病的受试者阴性试验结果的比值,即假阴性率与真阴性率的比值。
19实验组的发生率EER:实验组中某事件的发生率,对照组发生率:对照组中某事件的发生率。
20相对危险度降低率CER: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结局时间发生减少的百分比。
21绝对危险度降低率ARR:治疗组和对照组结局事件发生概率的绝对差值。
22中位生存时间:研究中50%患者死亡所需随访的时间。 23生存率:从疾病临床过程的某一点开始,一段时间后存活的病例数占观察例数的百分比。
24循证医学: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依据制定出病人的治疗措施。 25狭义EBM:循证临床实践;广义EBM:包括一切医疗卫生服务的循证实践。 1、自主原则:自主知情,自主选择 2、最常见的识别发表偏倚的方法
漏斗图法,以样本含量与效应量做的散点图,漏斗图基于的假设是效应量估计值的精度随着样本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宽度随精度的增加而逐渐变窄,随后趋于点状,其形状类似一个对曾导致的漏斗,故称为漏斗图。 4、最佳的防治性研究证据
最佳性防治研究证据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和系统评价 5、临床决策分析
临床决策分析步骤CDA步骤:
提出决策的目标→收集和筛选信息资料→拟订决策备选方案
→评估备选及选择方案→循征阶段 :选择较满意的临床决策方案
→拟定实施步骤,予以实施,并通过信息反馈进行必要的调整 6、医学伦理学
一、循证医学临床实践的伦理原则 1、尊重原则:尊重患者的人格,尊重患者的自主权
2、自主原则:自主知情,自主选择 3、不伤害原则 4、公正原则
5、知情同意原则
二、知情同意和医疗保密
1、知情同意:在临床上主要指在患者和医生之间,当对患者做出诊断或推荐一种治疗方案时,要求医生必须向患者提供充分的病情资料,包括这种方案的益处、危险及可能发生的其他意外情况,并以此做
出医疗方案,使患者能自主地做出决定,接受或不接受这种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由患者做出的承诺。 2、医疗保密:医生在医疗活动中不得向他人透露有关病人的病情和其他隐私情况。包括为患者保密和向患者保密。
7、美国癌症网络
美国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
癌症治疗指导原则分级:
1级:指导原则基于高水平证据,既高质量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或Mata-分析,专家组达成共识。
2A级:指导原则基于相对低水平证据,家组均认为值得推荐。
2B级:指导原则基于低水平证据, 专家组未达成共识,但在关键问题上没有分歧
3级:专家组存在严重分歧。 9、系统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系统评价
系统评价是一种全新的文献综合方法,指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系统、全面地收集全世界所有已发表或未发表的临床研究,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原则和方法严格评价文献,筛选出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定性或定量合成,得出综合可靠的结论。 系统评价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即包含Meta-分析过程,优点是:良好的重复性。 系统评价的方法:
确立题目、制定系统评价计划书→检索文献→选择文献→评价文献质量→收集数据→分析资料和报告结果 系统评价的原则: 系统评价的评价原则
①系统评价的结果是否真实
1.是否依据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的系统评价
2.在系统评价的“方法学”部分,是否描述了检索和评价临床研究质量的方法.
3.不同研究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纳入的每个临床研究,其治疗效果相似或至少疗效的方向一致,则由此合成的结果的可信度就高!
②系统评价的结果是否重要
评价结果的重要性主要取决于:系统评价的疗效大小 疗效的精确性如何 ③系统评价的结果是否能应用于我的病人
我的病人是否与系统评价中的研究对象差异较大而不适宜应用该证据?
系统评价中的干预措施在我医院是否可行?
自己的病人从医疗中获得的利弊如何?
对于拟采用的干预措施和可能由此导致的不良反应,病人的价值观和选择如何?
10、药物不良反应
ADR病因学关联程度分级:
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可能有关;不可能有关;待判定;不能评价或不能判定 。
Karach和Lasagna法:
时序性;去激发试验;再激发试验;所观察到的不良反应是否与已知研究所证实的反应表现与类型相似—符合性质;是否考虑了混杂因素 ADR的循证治疗原则
⑴减少或终止药物损害⑵严密观察⑶治疗
循证医学诊断中ADR判断
查找文献,证据评估,指导实践。 处理原则:
卫生经济学评价、NNH、NNT综合评价用药取得效益和损害,利于临床医师根据利大于弊的原则进行比较和决策。
应用有关药物ADR的研究结果,需考虑:
文献报告的结果是否适合于“我经治的”病人
估计不良反应对“我经治的”病人的影响
了解病人的意愿和希望解决的问题 选择疾病治疗中更少发生的不良反应的方法
11、临床问题的来源
问题的来源:
①病史和体检②研究病因③临床表现④诊断问题⑤鉴别诊断⑥预后⑦治疗方案⑧疾病预防 12、循证医学中的证据
证据分原始研究证据和二次研究证据:二次研究证据的形式:系统评价,临床决策分析,临床证据手册,卫生技术评估,临床实践指南
证据:主要是指经过试验所得出的结论。试验——大样本、随机、 盲法、对照。需要对这些样本较小的多个试验进行定量综合分析——meta 分析 文献的概念:用一定的方式(文字、图象、声音)记录在一定的载体(纸张、磁盘、光盘)上的知识都称为文献。是知识的外在表现形式。
研究证据的分类:零次文献--作者原始创作阶段的资料;一次文献 原始研究证据=情报源;二次文献=情报线索--检索工具、书目
;三次文献--综述、专著、教科工具书;二次研究证据=高级情报产物。 一般需要排除研究证据:一切无对照的试验(全部病人只接受一种处理)。;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由医生或病人来决定进行何种处理);历史性对照(两个不同时期进行的研究结果相比较);病例对照(疾病组与非疾病组之间的比较);按病人特点进行分配的试验(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不同病因、地区分布情况等);病例复习和回顾性研究;动物试验及细胞和组织研究。但注意有时人的RCT和CCT也加在其中进行报告,应避免遗漏。 循证医学检索证据的特点: ⑴PICO,含义: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FA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