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教育教学知识与综合能力之《班级管理》》,欢迎阅读!
第三章·班级管理
1、班级的定义
班级: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将年龄相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教学是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形态。 2、班级的特点
I、学习性(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社会为其安排的教学科目
隐性课程:班级组织中的各种规范、角色、人际关系等 我们通常所称构成班级要素的课程指显性课程。 II、不成熟性
非成人组织,因此不可能进行完全的自我管理,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依靠
成人的力量。
III、教育性
班级的教育性不仅体现在学生的社会化方面,而且也表现在促进学生的
个性化方面。
教育的根本目标:培养具有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人。 IV、社会性
社会性是班级的一个重要特点
3、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活动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教育目标,是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
班级管理主要对象:学生
班级管理的主要手段: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班级管理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双向活动,互动关系) 教师管理 + 学生管理(班委会)=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
管理
4、班级管理的功能和目的:
I、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班级管理的主要功能) II、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 III、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管理(促进学生的人格成长) 5、班级管理模式
I、常规管理(制定相关班级规章制度管理)
II、平行管理(指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
III、民主管理
IV、目标管理(班主任与学生的总体目标——小组目标——个人目标) 6、小学班级管理的一般原理
㈠、测不准原理——实现管理的活泼性 ㈡、茶叶蛋原理——实现管理的直白性 ㈢、跨学科原理——实现管理的方位性 ㈣、木桶盛水原理——实现管理的整体性 ㈤、马拉车原理——实现管理的合作性 ㈥、企业管理原理——实现管理的社会性 7、小学班级管理的特点
①、小学班级管理重视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 ②、小学班级管理目标具有年段性(不同年级应采用不同的管理方式) ③、小学班级管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8、小学班级管理的基本方法 i、激励学生
ii、加强常规训练(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或者应该怎么做) iii、充分利用班级活动 iv、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
v、适度放手(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 9、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Az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