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积极青少年发展观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启发》,欢迎阅读!
积极青少年发展观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启发
作者:党帅旗
来源:《社会与公益》 2020年第7期
党帅旗/湘潭大学碧泉书院
摘 要:积极青少年发展观20世纪90年代产生于美国,在青少年发展研究领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开放式的理论结构和5个“C”发展目标与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不谋而合。近年来,我国也有一些相关研究,但并没有大范围推广,关于二者联系的研究也较少。本文通过介绍积极青少年发展观的起源、定义、内涵,分析其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启示:青少年皆有潜质、视青少年为主体、重视家庭固地基、夯实学校很关键、建设社区来回应。
关键词:积极青少年发展观;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积极青少年发展观的内容
(一)积极青少年发展观的起源
长期以来,关于青少年的研究大都以“问题”为研究中心,将青少年视为“不完善的个体”,这是一种对青少年群体的“消极取向”认识和解释。我们通常以“完美”这一严格标准来审视青少年身上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达到预防青少年行为偏差的目的。从大多数成年人的思维角度看,青少年的终极目标是“完美”,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总是存在一些问题,这就是典型的“问题思维”模式。虽然这种研究思维对青少年研究具有一定意义,但是由于其自身的不充分性,并不能回应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于是,20世纪90年代,积极青少年发展观(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PYD)[1]应运而生。
(二)积极青少年发展观的定义
发展系统论的奠基人Lerner曾对青少年正向发展作过界定。他从行为发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将青少年正向发展的概念界定为对青少年一些潜在优势即潜质、潜能的发展,并认为青少年都是可以培育的资源,主张应从改变影响青少年发展力量的内外部条件入手,从力量建构的视角来探究青少年正向发展的动力机制”[2]。Lerner的概念对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构成了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认识中的主流观念。
笔者认为,积极青少年发展观的本质是青少年的正向积极发展,其关注青少年自身的长远发展,强调发挥青少年的潜在能力;周边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应该将青少年看作可以长成参天大树的幼苗去培养,而不是从解决青少年问题的角度去矫正治疗。
(三)积极青少年发展观的内涵
积极青少年发展观认为:“第一,所有的青少年皆具有积极成长和发展的固有能力;第二,良好的生活环境能激活青少年积极发展的轨迹;第三,当青少年参与到多元的和能够提供‘滋养’的关系、背景和生态中时,会进一步激发积极发展;第四,所有的青少年都可以从良好的环境中获益,支持、授权、承诺对所有青少年来说都是重要的发展资源;第五,社区是促进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可行且关键的承载系统;第六,青少年是自身发展的主导者和创立促进积极发展的关系、背景、生态和社区的重要(却仍未被利用的)资源。”[3]这六个方面是积极青少年发展观的主要内涵,能够全面反映其核心要素。
2004年,Lerner等学者通过总结PYD发展的有效经验,提出PYD的5个“C”目标,即能力、自信、联结、品格、关爱与同情。目前,根据5个“C”目标,国外研究学者已打造出一套成熟的PYD教育方法、教育课程。
二、积极青少年发展观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启发
(一)青少年皆有潜质
积极青少年发展观认为,所有青少年都具有积极健康成长和长足发展的能力。在社会工作的指导理念中,也有相应的“优势视角”理论。因此,社会工作者在解决青少年问题时,要注重发现青少年所具有的促其成长发展的积极因素,让其在积极因素环境中找到兴趣和自信,进而得到良好的成长发展。积极青少年发展观不同与其他理论的一点是,不是在问题产生后才以此理论视角审视问题,而是在问题产生之前即平时就要从此理论视角帮助青少年成长发展。所以,社会工作者要未雨绸缪,把功夫下在平时。
(二)视青少年为主体
积极青少年发展观强调青少年的主体性,认为自我评价、意义采择及自主性是青少年发展“引擎”的重要特征[4]。每个人都是自己成长发展的主导者和主体,家庭、社区和学校这些外界环境对个人的成长发展会产生促进作用或不利影响。青少年能否成长为栋梁之材的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积极发展的能力和动力,而这源自其内在的动力。所以,一方面,社会工作者在做青少年个案工作时,要努力激发青少年的主体性和上进心,进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判断、选择和行动能力;另一方面,从社会学习理论来讲,可以通过深入挖掘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推动开展独具文化特色的品格教育,优化青少年周边文化环境,使其内化为青少年良好的品格,进而让青少年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自身积极发展。
(三)重视家庭固地基
对于青少年成长来说,家庭必不可少,是其成长发展的主要环境之一,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家庭教育是每个青少年都会经历的教育阶段,家庭的教育观念、家风、家规等都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产生到现在,积极青少年发展观仅有数十年的发展历程,很多家庭尚不了解此理论,缺乏相关知识。因此,社会工作者要做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助力器,积极开展面对青少年家长的青少年积极发展观培训教育。此外,家长要发挥自身的榜样力量,不断学习理论知识,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尽可能加强对子女的教育,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四)夯实学校很关键
学校犹如培养人才“产品”的第二车间,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过程中同样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Lerner等学者提出的5个“C”目标,学校应该注重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认知、学术和工作能力,提升青少年对自我价值的感知力、与同伴的交往力,让青少年懂得关爱他人和形成良好的品格。我国大多数中小学尚未开设有关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的课程,然而事实证明,让青少年了解积极发展理论的相关知识、技能是有必要的。所以,青少年社会工作要关注学校在相关方面的进展程度,并借鉴国外的PYD教育方法,如专门设置积极青少年发展室,推动学校定期开展PYD理论教育,设立PYD理论咨询信箱、青少年发展咨询室和青少年正向发展宣传橱窗,及时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
(五)建设社区来回应
在社区方面,应注重推动我国社区的多方面建设、全方位发展,以优化青少年发展的社区环境。家庭、学校和社区携手创设有利于积极青少年发展的各种资源和机会,可以促进青少年形成更多、更高质量的联结。社会工作“人在情境中”的理论与此相对应。一方面,社区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各种适合青少年积极发展的具体元素都需要通过社区实现。所以,作为青少年社会工作者,我们要利用PYD在社区活动方面提供的良好范式,借鉴国外成熟的PYD课程,促进青少年与社区的良性互动,进而使青少年得到社区的反哺熏染,发挥社区的积极教育作用。另一方面,从优势视角来看,社区有很多能为青少年创造良好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资源。所以,青少年社会工作要从社区资源入手,联合社区居委会、志愿者挖掘社区自身优势资源,如带领青少年寻找社区优秀模范党员,学习其先进事迹,引导他们积极向上,还可以运用小组工作方法在社区青少年间定期开展“社区生存环境改善意见”头脑风暴,让他们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进而增强其社区责任感。
三、结语
目前,积极青少年发展观尚未在我国大范围推广,只有个别地区将其作为创新项目先行先试。虽然积极青少年发展观还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但此理论与社会工作的配适度非常高,对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借鉴意义重大。随着相关研究不断深入,相信积极青少年发展观会更广泛、更深层次地运用到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当然,青少年积极发展观中国化,还需要实践者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郭海英,刘方,刘文,等.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应用与未来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5-13.
[2]李曼玉.积极青少年发展理论的实践化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3.
[3]魏晓娟.积极青少年发展观视角下的留守儿童“问题”与出路[J].青年探索,2015(4):106-111.
[4]林丹华,柴晓运,李晓燕,等.中国文化背景下积极青少年发展的结构与内涵:基于访谈的质性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14-22.
作者简介:党帅旗(1995—),男,河南叶县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V2r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