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三个基本路线》,欢迎阅读!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它有一个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毛泽东和邓小平先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文化大革命中,它遭受到严重的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它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取得,是坚决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毛泽东首先提出和阐明了这一路线,并随着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它的内容;在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最伟大的贡献,就是恢复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初步形成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它不但表现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和其它一系列重大问题,更重要的表现在毛泽东的《古田会议决议》和《反对本本主义》等文件和文章中, ,初步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逐步发展成为比较完备的形态,才得到全党真正的认识和贯彻。延安整风运动,使实事求是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同时,毛泽东还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问题都作了进一步论述和说明,全面阐述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点。1945年召开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使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最终的确立。正是由于这一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的正确,才使我们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段时期内,继续得到了贯彻和发展。比如,党在建国初期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毛泽东同志作的《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党的八大作出的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议等,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体现。但是,这些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没有继续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完整的、系统的科学概括。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理论依据。党的基本路线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运用和体现。党的基本路线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制定的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正确的政治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总纲。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
成果:在所有制改革的问题上,我们党也在思想上取得了重大进展。首先,从单一的公有制理论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理论;另外,把所有制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区分开来,形成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理论。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他还说:“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并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一重大理论的提出,是又一次大的思想解放。这些都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成果。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对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内容的理解:1953年十二月,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表述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化三改,一化与三改的关系是主体和两翼的关系,它包括的内容是:一化即是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三改是解放生产力,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二者为辩证统一的关系: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这两方面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没有一化,则三改没有基础。没有三改则一化没有保障。所以,以总路线是一化三改造同时并举,是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统一。
1、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的背景: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和总任务。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唯一”的提法反映了当时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2、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1) 工业化是历史的必然要求(2)三大改造具有历史必要性,城市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弊端越来越明显,
农村小农经济的落后性日见突出。
评价: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紧密结合,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实践证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正确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实践过程,是不断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不断解放思想,在理论上超越自我的过程,也是不断认识中国国情和特殊规律,探索适合中国实际情况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过程,又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国社会20世纪又一次历史性变革的过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高度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方针,既紧紧抓住了中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又体现了运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全面推动历史进步,实现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要求,内容十分丰富而深刻。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这两个基本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三个方面统一于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是近二十年来我们党最宝贵的经验。 (4)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同稳定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秩序。 (5)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概括了我们的主要经验,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规律,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这条路线是我们的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顺利达到目标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经历上百年的时间,基本路线要坚持一百年不动摇。
怎样正确认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是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指导全局的总路线、总方针、总政策,是党行动的基本准则,是党的各项具体工作路线和具体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是全党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的基础。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其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的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和关键;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治本,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政治保证;坚持改革开放是实际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的新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必要条件。只有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党的基本路线还规定的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个奋斗目标中,富强民主文明是三位一体缺一不可的,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即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jx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