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中庸全文及解释》,欢迎阅读!
![中庸,解释,全文,大学](/static/wddqxz/img/rand/big_128.jpg)
中庸全文及解释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 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 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藏的地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着;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原文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反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译文
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子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恰当;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无所顾忌;”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普通人很少有能长久实行它的”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超过了中庸的度,愚蠢的人智力达不到中庸的标准;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出滋味;” 原文
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 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译文
孔子说:“舜可真是具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浅显话语里的含义;隐藏人家的缺点,宣扬人家的好处;两个方面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老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为舜的地方吧”
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阱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孔子说:“颜回就是这样一个人,他选择了中庸之道,得到了它的好处,就牢牢地把它放在心上,再也不让它失去;” 原文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子路问强;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译文
孔子说:“天下国家可以治理,官爵俸禄可以放弃,雪亮的刀刃可以践踏而过,中庸却不容易做到;”子路问什么是强;孔子说: “你是说南方的‘强’还是北方的‘强’还是你认为的‘强’用宽容温和的精神去教育人,对蛮横无礼也不报复,这是南方的 ‘强’,品德高尚的人具有这种‘强’;用兵器甲盾当枕席,死了也不后悔,这是北方的‘强’,勇武的人就具有这种‘强’;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和顺而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强’啊保持中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强啊 国家政治清平时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强’啊国家政治黑暗时坚持操守,宁死不改,这才是真‘强’啊” 原文
子曰:“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而不悔,唯圣者能之;” 译文
孔子说:“追求隐僻的道理,做些怪诞的事情,后世也许会有人来记述他,但我是绝不会这样做的;有些品德不错的人按照中庸之道去做,但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下去,而我是绝不会停止的;真正的君子遵循中庸之道,即使一生默默无闻不被人知道也不后悔,这只有圣人才能做得到;” 原文
君子之道费而隐;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人犹有所憾;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诗云:“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 译文
君子的道广大而又精微;普通男女虽然愚昧,也可以知道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弄不清楚的地方;普通男女虽然不贤明,也可以实行君子的道;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即便是圣人也有做不到的地方;天地如此之大,但人们仍有不满足的地方;所以,君子说到“大”处,就能大得连整个天下都放不下;君子说到“小”处,就能小得一点儿也分不开;诗经说: “鸢鸟飞向天空,鱼儿跳跃深水;”这是说上面下面都清楚;君子的道,从普通男女开始,但它的最高深境界却与整个天地相通; 原文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庸言之谨,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余不敢尽;言顾行,行顾言,君子胡不慥慥尔” 译文
孔子说:“道并不远离人;如果有人实行道却远离他人,那就不算是道了;
“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差不远了;什么叫忠恕呢不愿意别人施加给自己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君子的道有四项,我孔丘连其中的一项也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儿子应该对父亲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臣民应该对君王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弟弟应该对哥哥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作为一个朋友应该先做到的,我没有能够做到;平常的德行努力实践,平常的言谈尽量谨慎;德行的实践有不足的地方,不敢不勉励自己努力;言谈却不敢放肆而无所顾忌;说话符合自己的行为,行为符合自己说过的话,这样的君子怎么会不忠厚诚实呢” 原文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译文
君子安于现在所处的地位去做应做的事, 不生非分之想;
处于富贵的地位,就做富贵人应做的事;处于贫贱的状况,就做贫贱人应做的事;处于边远地区,就做在边远地区应做的事;处于患难之中,就做在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什么情况下都是安然自得的;
处于上位,不欺侮在下位的人;处于下位,不攀附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上不抱怨天命,下不抱怨别人;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e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