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分享文稿

2022-11-12 21:00:23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教师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分享文稿》,欢迎阅读!
幼儿教师,文稿,献给,整个,心灵


幼儿教师读《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读书笔记分享

在我大学时期的教育课程上,在老师的推荐下读过这本书。如今踏入教师队伍再次重温,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书的名字很通俗——《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而这个浅显的题目包含了三个关键词:整个,心灵,献给。由这三个关键词我们又可以联想到它们对应的三个方面:“整个”,不是一部分,说明没有保留,完完全全地交出去;何谓“心灵”?这里我把它理解为爱心和灵魂。要我们教师交出去的是一个人最本质的东西,这很宝贵;“献给”,意味着我们的恭敬和诚意。我用拆解词义的方法来解读这本著作的题目,而这也恰恰是书中所包含的三个最主要的层面,也可以说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用他本真的语言向我们传达了社会对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三个要求。以下逐一展开。

一、让无私融入生命。

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很少有人会把教育当成是一项机械的程式化的工作做。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性,针对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种种特点,教师也会机动地处理教学和行为事务。教不难,难的是育。我们能不能把孩子当成花圃里的幼苗来培育,怎么培育。浇多少水才合适,日照时间要多长,旁枝如何修剪,这些都需要不断地思索,充分地花时间。这就要求老师的无私品质,一次两次我们都可以做到,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是真正发自内心,源于生命的。而这种无私,来自于我们对于一群小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孩子调皮健忘的天性常常会让很有耐心的老师都颇感力不从心,有时候真想撒手放任,在无奈之后重新捡起耐心,会发现对孩子的感情与当初相距甚远。所以只有把无私融入生命,把学生习惯成孩子来呵护,才能使教育本质的光芒绽放。这一点都不容易,需要长期的自身修炼。

二、给他们最宝贵的。

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很少会和每个孩子都坐下来聊聊天。总觉得他们和自己的想法差别太大,有了时间的代沟。“你哪怕把心都掏出来给他们,他们照样




视而不见。”有的老师比较直白地表示。“没心没肺”,也许是很多老师对孩子们一致的看法。我初踏入这个行业里,没有丝毫的教育教学经验凭借着一腔忠心和热血在慢慢摸索。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和较为棘手的问题,我也常常感到举足无措,无所适从。

而每每这时,我都会向我们班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她们对孩子们的教导关爱是我最直观最亲切的引导。早晨,早班老师会对每个孩子鞠躬问好,从这简单的小事中潜移默化的对孩子进行礼仪的沟通。晨间活动时,教师会针对每个孩子的能力特点,建议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给予他们宝贵的劳动体验。中尤为深刻的是早餐后的晨谈环节,主班教师有时候会跟孩子们讲一两则小故事,问问孩子们的想法;有时候会让孩子们说说身边发生的事,当自己遇到这样的事该怎么办;有时候会告诉孩子们一些事例,让他们注意安全。有时候会觉得简直不可思议,她是怎么做到跟一群活泼又稚嫩的孩子做如此深刻的对话的?这么小的孩子懂什么?他们的想法有那么重要吗?

而事实上,倾听孩子们对你说的童真童趣的话,尊重孩子漫无天际的想法。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真实的需求,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工作。我甚至能想起他们看着我们交流时,面带笑意,微微颔首的神情。能有这样的回忆,这很奇妙。而当我深入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书中时,我才豁然明白,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们班老师们的坚持和耐心。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我们班老师无疑是做到了,她给了孩子们爱心,所以当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稚嫩观点的时候她们丝毫没有觉得嘈杂;她们给了孩子们灵魂,这才让她们坚持每天都给孩子们做宝贵的人生启蒙。

她们把孩子们当作成人来对话,才让孩子们通往成人的道路充满阳光。 三、期待真诚的浇灌。

在书中,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个教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Wkx.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