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02山居秋暝(实验版)》,欢迎阅读!
山居秋暝
活动目标
理解古诗中表达时间的词汇,感受诗中“空山”的意境。 大胆想象诗句中的画面,愿意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活动准备
邀请家长与幼儿周末开展登山活动,感受秋季山野的旷达、宁静。 秋季山野的照片、背景音乐(流水、鸟鸣)。 “山居秋暝”的歌曲及伴奏。
幼儿操作材料第3册第2—5页“山居秋暝”。 挂图7号。
活动过程
一、我对秋山的印象
——幼儿自由分享自己对秋天山野的记忆。
教师:你们秋天去爬过山吗?看到了什么?
——教师出示秋季山野的照片,帮助幼儿感受山野秋高气爽的空旷感,并引出古诗。
教师:这里有一些秋天山野的照片,你能说说它们带给你的感觉吗?
提示:教师可先通过谈话和图片欣赏,唤醒幼儿的情景记忆,在幼儿描述秋天感受的词语中拎取关键词,简约化
呈现于集体面前,供后续与诗句对比,理解古诗“诗歌描述的经历我们也体验过,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的特征。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写秋季山野的古诗,我们一起来听听看。 二、雨后的秋山
——教师出示挂图7号,完整朗诵古诗,幼儿倾听。
教师:你从这首诗里听到了什么,诗人写出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提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本诗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回答在挂图上适当标注。如此,既让幼儿的
感受有了具体依托,也方便综合同伴的聆听反馈,构建诗歌的“全貌”,方便随后的古诗理解与朗读。
教师:你听了这首诗写出了这样一幅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诗人可能哪一句是描写心情的? ——教师朗诵古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幼儿理解古诗描述场景的时间。
教师:山居秋暝中的“暝”,是傍晚的意思。这首诗中还有哪里告诉了我们时间? (通过提问,理解诗句中关于时间的词汇,如:新雨后、晚、秋。)
提示:这两句主要交代了时间、地点,难点在于理解时间,这可以通过同伴学习来解决,当幼儿之间无法解 决时,教师可出示挂图7号辅助幼儿理解。
——教师朗诵“明月松间照……莲动下渔舟”,幼儿根据诗句描述古诗内容。
教师:你听到古诗里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谁能来说一说。
教师:身处在这样的环境里,诗人的心情会怎么样?请加入动作,带上这种心情,念念这一段吧。 提示:幼儿园阶段的古诗重心放置于让幼儿借由古诗描绘的意象、场景,来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不必拘泥
于每句话的字句解读。朗诵时,教师可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诗句进行动作展现。还可通过给挂图粘
贴数字序号的操作,帮幼儿梳理诗句的场景和顺序。
——教师借助挂图7号,指出古诗“空山”的设计。
教师:山上有那么多美景,为什么诗人说是“空山”?
(引发幼儿思考,“空山”并不是空的山,而是表现了山中的空寂、空旷,和城市中的喧闹相对应。) ——教师朗诵“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帮助幼儿理解诗人愿意居住于此的开阔心境。 教师:听了这句话,你觉得诗人愿意住在这里吗?你从哪里听出来的?
提示:只要幼儿能大体领会诗人对山中景色、生活感到满足的情感,继而带着这种心情去朗诵这首古诗,即可。
——对比幼儿第一环节的秋季登山感受与古诗理解后的诗文表达,帮助幼儿感受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 教师:我们再来回顾下最开始我们对秋季登山的感受,读完全诗,你发现我们自己表达的感受和诗人描述
的有哪些相同之处吗? 三、古诗之美
——播放背景音乐,幼儿倾听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鼓励幼儿说说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进一步感受诗句中的画面和传递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你最喜欢古诗中的哪句诗,为什么?你觉得这句诗哪里最打动你? ——配乐诗朗诵数遍。
活动建议
·活动后组织幼儿倾听并咏唱《山居秋暝》。
·美工区:鼓励幼儿在美工区画画自己感受到的雨后空山的景色。 附: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唐·
王维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W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