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军事理论论文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背景和依据》,欢迎阅读!
![发展道路,中国,依据,和平,背景](/static/wddqxz/img/rand/big_81.jpg)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背景和依据
摘要: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我们要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不动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我们要始终牢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做到“五个统筹”,努力在调整结构、深化改革、转变方式上下功夫。我们要始终牢记没有稳定的社会局面,就什么事也干不成,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大局的稳定。我们要始终牢记最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要始终牢记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努力营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
(一)关键词:国际 和平
国际和平是指一定范围内的国家间的非战争状态。就整个世界而言,国际和平是指不打世界大战,不打核战争,而不包括某些局部战争; 就某个地区而言,国际和平仅指世界某一区域无战事发生。因此,国际和平有世界和平与地区和平之分。当代的国际和平问题,首先是指争取世界和平,防止世界大战和核战争的爆发;其次是指维护地区和平, 反对和制止局部战争和常规战争。由于世界大战和核战争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了根本威胁,局部战争和常规战争也会带来惊人的破坏力,因此维护和平就成为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同时它也是解决人类面临的其 他所有问题的必要前提。
冷战结束后,国际战争的因素并未因此而消退。美国依仗其世界上惟一超级大国的实力,独霸世界的欲望膨胀。在欧洲积极推动北约东扩;在亚洲联合日本进行新的防务部署;在中东偏袒以色列并以伊拉克为打击重点。在霸权行径方面,大搞惟我独尊、肆意践踏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准则。由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把本国的利益凌驾于其他一切国家的利益之上,凭借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对其他国家进行控制、干涉和侵略,因而造成世界动荡不安。历史事实证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嚣张之时,往往是世界局势动荡不宁之日。只有铲除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才能真正实现全面持久的世界和平。
上个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也经历了冷战对峙的磨难,付出了巨大代价。各国人民都不愿看到世界上任何地区再发生新的热战、冷战和动乱,都渴望世界持久和平,渴望促进共同发展,渴望过上稳定安宁的生活,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战后,世界大战一直没有爆发,并且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也打不起来其中的制约因素主要有: (1)核战争的毁灭性后果,遏制了新的大战的发生。(2)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使超级大国不敢轻易发动世界战争。(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限制了对外政策的战争手段。(4)世界和平运动的发展、壮大,是制止大战爆发的有力因素。(5)联合国的积极作用,有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半个多世纪以来,依靠广大会员国的支持,联合国为缓解地区冲突,消除旧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合作与发展,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二)关键词:国际形势与主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随着殖民体系的瓦解、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和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世界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嬗变。一是当代世界在政治上的主要矛盾是东、西方还存在对抗与世界要和平的矛盾,因此和平问题便成为当代世界政治最突出的问题;二是当代世界在经济上的主要矛盾是南、北方差距的扩大与世界要发展的矛
盾,因此发展问题就成为当代世界经济的核心问题。可以说,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正是世界的主要矛盾规定着时代主题已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邓小平敏锐地洞察了世界主要矛盾状况和国际社会发展态势,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这两个带有全球性战略意义的问题,无疑构成了战后世界的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除了由世界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所规定的根本依据外,还有以下主要依据:
1. 战后世界的局势趋于缓和
这主要表现在:(1)美国在战后妄图称霸世界的目标,由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失败,特别是国内经济的缓慢发展和西欧、日本、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已变得难以实现;(2)西方国家在战后企图以武力方式消灭社会主义而不能得逞后,开始更多地转向以“和平演变”、“人权外交”等非武力方式来寻求实现资本主义一统天下;(3)苏联在与美国争霸的过程中,导致国际孤立、国力衰退,使世界战争难以发动;(4)社会主义国家开始放弃不切实际的“世界革命战略”,这有力地消解了“冷战”的对抗效应,使两种制度在竞争中和平共处成为一种客观存在;(5)战后资本主义强化了国家的社会经济职能,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某些改良措施的推行使社会矛盾大大缓和,因此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不存在无产阶级直接革命的形势。
2. 运动的潮流日益高涨
鉴于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霸权主义对世界造成的危害以及核武器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反对战争、维护和平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主要表现在:和平运动的规模日益扩大;和平运动的参加国日益广泛;和平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人们强烈要求用政治手 段和平解决国际争端;联合国成为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3. 成为各国的首要任务
20 世纪40 年代在西方兴起的新科技革命,猛烈地冲击着资本主义阵营,使它们之间的竞争由武力掠夺殖民地转为以高科技争夺市场。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经济竞争和贸易合作,已成为维系双边关系的重要纽带。从60 年代起,一场吸收、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改革自救运动席卷社会主义大地,谋求发展和增强国力成为社会主义的主旋律。而对于众多取得政治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独立、摆脱贫困状态成为其亟待解决的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在综合国力竞争加剧的新形势下,各国都把发展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对外思和,对内图变”已成为世界潮流。
20 世纪是一个既腥风血雨而又空前昌盛的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主题是“战争与革命”,下半叶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社会主义的多国实践、第三世界的兴起壮大、西方社会民主势力的增强以及如火如荼的世界和平运动等等,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力量的对比,形成了强大的可以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世界性力量。当人类社会迈着沉重的脚步进入21 世纪后,“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虽然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还在兴风作浪,但世界各国人民不愿让历史悲剧重演。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主流。
在新的世界大战尚不具备爆发的总体条件下,对我国来说,本世纪头20 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虽然我们仍然面临着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所带来的严峻挑战,但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这是因为:(1)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大战危险大大减弱;(2)大国的安全依存不断加深,不存在针对中国的局部战争形势;(3)亚太地区相对稳定,有利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4)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我国外交活动余地;(5)睦邻友好关系持续发展,我国同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走向新水平。总之,尽管世界上的矛盾错综复杂,但国际环境对我国是有利的。我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UPl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