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庭教育知识宣传讲稿 4》,欢迎阅读!

“创建文明城市 构建和谐家庭”
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材料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教育者,家长是子女的首任教师和终身教师。
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分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个部分。社会是我们的大环境,我们每个人,包括家长、学生和老师,每天都在这个社会上生活,吸收社会信息,随时学习,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社会的影响有很多方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家长要时刻注意,尽量避免让我们的孩子受到不良的社会影响。比如,尽量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去网吧,游戏机厅,营业性舞厅等地方,看一些不健康的书籍、图片和视频。要尽量教育我们的子女不要结交一些品行不良的所谓的朋友。我们学校的主要任务是给孩子们传授知识,教孩子一些做人的道理。一个孩子从小在家庭里长大,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日为父,终身为师。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通常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或是问题家长,问题出在孩子身上,而根却往往出在家庭和家长身上。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教育者。“教育者先受教育”,这是一条普遍的原则。家长作为子女的教育者,理所当然地应该先接受教育,先自己去主动学习和主动教育自己,以获得教育子女的知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我们知道,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得好;放牛的人,先要懂得放牛的方法,牛才能养得好.难道养小孩,不懂得方法,可以养得好吗?可是一般人对自己的孩子,反不如养牛看得重要。对于养孩子的方法,事先既毫无准备,事后又不加研究,好像孩子的价值,不及一只羊。
直到现在,仍有许多家长并不重视提升自身的修养。认为培养教育子女无须什么科学知识,认为“树大自然直”,不管他们也会一天天长大的。甚至觉得“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认为人只要当上了父母,便成为“完人”,成为真理的化身。家长的话对子女来说就是法律,怎么管教都是对的,子女必须绝对服从,用不着加强自身修养。
家长的威信是顺利教育子女并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孩子小时候一般都对父母很崇敬,家长的威信是比较容易建立起来的。从孩子小时候起,家长就有较高的威信,以后的管理教育就会比较顺利。孩子小时候,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很差,缺乏良好的习惯训练,生活中又需要有良好的习惯,小时候若加以培养训练就比较容易形成良好习惯。即或是有一些小毛病,也容易纠正。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步放松一些,良好的习惯也会继续发挥作用。小时候太放松,任其为所欲为,很容易养成不良习惯,长大了再想严加管教,坏习惯亦是成“自然”,那就难以纠正了。
早在宋朝时期,司马光也对此进行过深刻的分析。他说,家长们在孩子小时候不管不教、娇纵溺爱,一般的想法都是认为孩子还小,不太懂事,管教也无用,等长大了再严加管教也不迟。这就好比栽培树木,树小的时候不去修剪整枝,任其自由发展,很可能长得歪歪斜斜;而等到长成很大的树木的时候,再去修剪整枝,哪能不费极大的力气呢?这样做,就好比打开鸟笼把鸟放走,然后再重新去捉;也好像是解开马缰,把马放跑,再重新去捕捉,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还不如当初就不打开鸟笼,不解开缰绳更为省力呢!司马光认为,先放任而后再严加管教,有很大害处,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和成长发育。孩子年幼时,思想不定型,可塑性强,严加管教,孩子容易接受,管教效果也很明显。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不希望父母对他们像小时候一样事无巨细都大包大揽,遇事愿意自己去判断,去拿主意,去独立处理。在这时候,逐步放松了对他们的管教正好符合了他们自主、独立的心理要求。同时,多给他们一些自主权,遇事多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处理,也会对他们的成熟有好处。事实上,逐步放松管教,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尊重和信赖,当孩子体会到这一点以后,会更加自尊、自重,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谨慎从事,一般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和过失。这样做,一般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都会比较和谐、亲密,孩子心情舒畅,也更加尊重父母,遇事会主动和家长商量。
教育孩子不要走极端,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有许多父母,在管理教育孩子时,喜欢走极端。比如,要说对孩子严格要求,就以为越严越好,于是,无论大事小事,一概严得不得了,把孩子管得死死的,一动不敢动。要说对孩子爱,就爱得不得了,看孩子哪儿都是优点,事事迁就,处处放任,一点儿也不管。父母爱子女,是人的天性,也是人之常情。然而,爱子女也是有学问、有讲究的,并不是怎样爱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
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还有一点是特别要注意的,就是要努力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自己在工作或家庭中的一些不好的情绪带到家庭中来。
子女身上某一情况的出现,某一问题的发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主观原因,有客观原因,有直接原因,也有间接原因。比如,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这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可能是上课不用心听
讲,可能是对某一门功课不感兴趣,可能是身体健康状况不好,可能是思想上有什么问题,也可能是教师讲得不明白,等等,要做具体分析。不做具体分析,发现孩子成绩下降,不问青红皂白,就是劈头盖脸地训斥,谩骂或殴打一顿,教育效果是不会理想的。
再比如,孩子不听话这一问题,有什么原因?可能是家长未能以身作则,威信不高;可能是家长要求过高,脱离孩子实际;可能是家长处理问题不公平,孩子有意见;可能是孩子的合理要求,家长未给予满足,孩子有意对抗家长,等等。弄清楚了原因,再做适当处理,问题就能得到顺利解决,不能一遇到孩子不听话就火冒三丈,大发雷霆。 要树立两种意识
(一)家长要树立一种意识: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但是那龙和风可是一天天长大成长起来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才,出人头地,但是不付出是不行的。还孩子不是天生的,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 (二)家长要树立一种意识:好习惯都是养出来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就像上海人说上海话吃上海菜,四川人说四川话吃四川菜一样,仿佛生来就会不需培养,而事实并非如此!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在的教育”,比“显现的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实在的教育。
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我们的孩子身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吵闹、说脏话、撒谎、懒惰、皮厚、无所谓的心态。)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同时也是孩子改正错误与缺点的最大障碍者。当务之急的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没有父母的改变就没有孩子的改变。没有不想学好的孩子,只有不能学好的孩子;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父母。因此在骂孩子之前骂自己,在打孩子之前打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改变自己。 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一、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好并不是指富裕的家庭环境,而是指家风好。心理学家讲:1)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便学会谴责;2)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便学会好斗;3)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便学会自信;4)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便学会喜欢别人;5)如果孩子生活在友谊中,会觉得生活在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二、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掌声受到表扬,尤其是孩子。其实我们每位家长也有这样体会……
三、要先了解自己的孩子。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每一个孩子都有成为一个好孩子的欲望,家庭教育就应该让孩子找到“我是好孩子”的感觉。事实上,我们要对有缺点的孩子多一些宽容与赏识,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帮助孩子分析落后的原因,提出应对的策略,你一定会发现“那只杯子里的水越来越多。” 3、理解5+2=0,尽最大努力使5+2>0
孩子从周一至周五都在学校学习、生活,接受学校的良好教育,但是在周六周日这两天回家后,由于家长教育的方式不同,有些家庭反而起不了好的作用,因此5+2几乎等于0,学校这五天的教育白费了,但我们不可能改变你们家长的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你们之所以把孩子送到学校来,就是因为你们没有太多的时间或自认为没有能力管理教育好孩子,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学校的教育延伸到周六周日的家庭教育中,恳请家长周六,周日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在校的多方面的表现,包括学习方面,生活方面,与同学相处方面,及时解决掉他们心中存在的不愿向老师或同学展示的心结或疙瘩.以便我们共同指导好孩子,使他们健康茁壮成长!
4.几点小建议:
1、思想上要引导好孩子。作为家长,我们平时要教育孩子爱劳动,讲文明,尊敬长辈,待人有礼。 2、行为上要继续辅导孩子。比如,要积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动手能力。
3、学习上要帮助孩子。有些家长总以自己忙找借口,对于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其实现代社会人人过着节奏紧张的生活。但是孩子的成长是我们的希望,我想大家每周抽出1至2小时,还是可以的。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作为“人之初”的教育,家长作为子女的首任教师和终身教师,可谓任重而道远!
隆湖五站小学
二○一三年三月五日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xK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