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2022-08-20 20:57:38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欢迎阅读!
家庭教育,一切,基础,教育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整个教育体系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这三部分有着各自的职能边界和功能范畴,三者可以互补而不能相互替代。比如,社会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淡化个人权威,注入公众意识,将孩子放在远比家庭和学校都要广泛得多的心理空间中去认识和理解自己与他人、集团、国家、世界的关系,并在这样的认识和理解中去发展个性、品质和意志,这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学校教育,除了育人教育之外,一般来说,主要是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学校的层次越高,越是如此。这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只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结合,构建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相互作用,共同育人,才能实现时代的教育目的,使今后的孩子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主人。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但三者之间的关系并非是主次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互补、互动、互促、互进的关系。实施素质教育,要打破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局面,要建立真正的“三教统筹”的新格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需要改变辅教观念,强化教育主体意识。而学校教育则需要相应淡化中心意识,主动寻求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的契机。三者围绕教育的终极目标,各司其职、各展其能,密切配合,才能达到“三教统筹”,三教育人。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三足鼎立”,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然而,家庭教育却是一切教育之源,是一切教育的根。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是最基本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

在中外历史上,都有关于进行胎教的记载。据传,我国自周代开始就有了胎教。由于科学术的落后,人们对胎教持怀疑态度,使其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有争论的问题。国内的许多专家对胎教进行了许多实验,证明胎教是有效的。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也对胎教进行过实验,证明外部的声音刺激能被胎儿接受并引起胎儿的反应,可以说胎教并非迷信和邪说,而是一科学胎教是胎儿的父母在家庭环境中进行的,胎教可以说是人一生中受到的最早、最初的家庭教育

从婴儿出生开始,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幼儿时期基本上是完全在家庭中度过的,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接受父母的家庭教育和养育。学会说话、走路,逐步长大,能独立地、有意识地与外界交往,与小朋友玩耍等,这些都是最初的、最基本的学习教育没有这个教育程,婴幼儿只能是生物性的人,而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所受到的最初、最基本的教育是人在长大以后所受到的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起点和基石。如果没有家庭教育传授的那些知识、能力作基础,今后就难以顺利进行学校教育和社教育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是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成长、成才的奠基工程

家庭是人才成长的摇篮,家庭教育是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基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孩子的前途,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每个人自出生开始,就受到家长(其中主要是父母)、家庭环境、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和影响。在家庭生活与人际交往中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情绪、情感,养成伦理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促进身心发展

首先,父母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孩子是父母的翻版”,孩子犹如一台复印机,反映了父母的思想、言行、作风、为人处事等方方面面。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所反映出的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都是父母教育和影响的结果。墨子说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幼小的孩子如同这素洁的丝绢,在什么色彩中生活,就容易染成什么颜色,有什么样的父母影响,也容易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特征。父母的言行,说话的语气,面部的表情、神态,行为方式,生活作风,兴趣嗜好,情感态度等都直接成为幼小孩子的模仿对象。这样模仿有时是有意识的,有时是无意识的,久而久之,孩子从父母的言行等方面模仿到的东西成了他们的习惯,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从下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

200年前,在美国康涅狄格州有一个人叫嘉纳塞·爱德华,此人博学多才,讲究道德,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200年来,爱德华家族家风良好,世代相传,家族至今已延续了8代。在8代家族成员中,先后有13人担任过大学校长,100人担任过大学教授,14人创建大学或专科学校,有60位医生,100名教师,75名军人,80多人成为文学家,1人当上了副总统,11人出任大使,20多人担任议员,120多人达到大学毕业文化水平,18人成为报社、杂志负责人。在长达两个世纪中,没有一个人被关、被捕、被判刑。而同在200年前的美国,纽约州有一个人叫马克思·朱克,此人是一个不务正业的酒鬼、赌徒,对子女不教也不管。这个家族至今也延续了8代。在这8代人中,300多人是乞丐和流浪汉,有些人因生活无着落而死于路旁,其中不少人客死他乡。7人因杀人被判死刑、63人因偷盗、诈骗而被判刑,因狂饮夭亡或成为残废者多达40多人,55人在狱中学会了一些手艺,出狱后才能勉强糊口。

其次,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成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环境,并不是指家庭经济的富有而是指家长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据对从1901年开始至今500多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分析研究,这些人之所以获得科学的桂冠,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非常重要的一条是:他们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令人惊奇的是,500多名获奖者有13名诞生在5个家庭中。其中居里夫人一家就有4名,不但她自己和丈夫获奖,而且她的女儿、女婿都双双获奖。人们对获奖者的家庭进行了追踪研究发现他们不但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子女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都有富有启发意义的教子方法。许多获奖者虽然出生在贫寒的家庭,父母目不识丁,有的甚至从小就失去了双亲,成为孤儿,但是他们从父母那里学到了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的顽强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们在物质上是贫穷的,在精神上却是富有的。

世界上45年以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成长过程的共同特点是: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家长教子成功的共同经验是:

1.鼓励孩子从小立志;




2.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3.培养学习兴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

4.对孩子提出严格要求,让他们懂得学习要刻苦;

5.指导孩子观察,让他们多从大自然中学知识;

6.启发孩子积极思考,多问为什么;

7.培养孩子的动手实验能力;

8.把孩子作为启蒙教育教育实验的对象。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rf.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