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有所思》后感

2023-03-13 15:47: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读《教有所思》后感》,欢迎阅读!
所思
《教有所思》是李镇西的教育感悟汇集。李镇西不愧是教育的有心人。他参加工作后一直担任中学班主任和语文教学,长期致力于民主教育语文人格教育的研究与探索,成果颇丰。《教有所思》就是著作之一。边教边想胡言乱语恩难忘心动时刻说语论文凝望窗外,这一个个标题需对着目录写来,但一个热情又有情趣,理智又不乏感性,成熟又率真的李镇西,已经活生生进入我的脑海。

在《让语文课充满火力与灵气》一文里,我看到一个不迷信书本和传统模式的李镇西,他的话很有意思:对于《回延安》这篇课文其实相当多的老师学生都是不喜欢的,但因为他是教材啊,所以许多教师还得装出很有感情的样子给学生分析来分析去的,简而言之,正是这种对名家的迷信、对教材的迷信,对程式化教学模式的迷信,才造成我们的课堂很容易死气沉沉!而在《公开课,请别再演戏了》一文中,我几乎是看到了另一位清风明月,为了达到预期的这个完美,我们在越来越讲究精雕细刻的同时,也在等于是公开地给学生进行作假示范!,公开课,公开假,究其原因,乃是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教学个性的排斥,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也剥夺了教师自己的个性。在一堂让自己比较满意语文课上,李镇西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他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哪怕并不合预定的教学程序,结果如何呢?——“整个教室里却弥散着浓浓的学术氛围,大家都感到了一种交流的快乐!可是,李镇西接下来却说到:如果是公开课,我敢这样上吗?庆幸的是,最后他这样说:以前我不敢,现在我倒很想试试——以这样质朴、真实、自然的公开课,呼唤语文教学的个性。以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叶圣陶为师,与朱永新、魏书生、姚思俊等为友。虔诚地学习,激烈地争辩,理性地批驳,实践中反思,李镇西最终成为李镇西,而不是苏霍姆林斯基或者魏书生。从书中,我读懂了一个教育家对生命的热爱,对使命的尊重,对事业的热忱,对社会的热心。 而他,没有任何的豪言壮举,没有夸夸其谈的理想抱负,只把这一切融入了日常的教学生涯中,凭借一支笔,一种思绪,倾注于纸上,把自己的教育情怀、人生体味用随意的.“随笔表现出来,李校长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追随教育大家,并不是做简单的复制,他要做最好的自己,做有个性的教育家。如果我们仅仅把教育当作一门职业,那将是很累的,而且累得很被动——为学生累,为家长累,为社会……但如果我们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那么一切酸甜苦辣都是自找的,因而是心甘情愿的。我们老师如果不把教育当职业,而当成事业,换个角度来看待一些教育现象,你会发现教育生活原来不那么苦涩,换个角度来看待后进生的行为和表现,你会发现他们除了学习成绩差一些以外,其实他们也有许多可贵之处,也许你的心情就愉快得多。

教育工作中如果我们也能不断反思总结,在不断学习的前提下,相信日积月累之后,每一个老师都会取得或多或少的成就的。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pI4.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