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左右幼儿的语言能力

2022-08-15 02:16:25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3岁左右幼儿的语言能力》,欢迎阅读!
幼儿,左右,能力,语言




尝试着说复合句

父母总是有意无意地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和宝宝说话,但宝宝却能发展出自己的语言模式,比父母的还要精彩,还要丰富。宝宝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是我们成人无法想象的。当宝宝能够说出比较完整的简单句时,就开始尝试着说复合句了。但这么大的宝宝,还不会把复合句用连接词恰当地连接起来。宝宝复合句的运用能力,是与简单句的运用能力平行发展起来的。在不断完善简单句的同时,复合句的运用能力也在不断得到发展。 基本掌握母语口语对话 3岁的幼儿基本上掌握了母语口语的表达。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3岁前,宝宝的语言表达基本上是对话形式,或回答父母的问题,或向父母提出问题,获得解答,自己创造性的语言独白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与幼儿词汇相对贫乏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幼儿语言运用能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幼儿刚刚开始独立活动,还没有自己积累起经验、体会、印象,也就是说幼儿还缺乏对世界的认识。随着幼儿独立性的发展,对世界认知能力的提高,独立表达自己意愿的需求开始出现并日益强烈,幼儿语言独白的能力也就随之不断提高了 情景性语言

3岁以前的幼儿语言主要是情景性的,只有结合此时此刻的情景,并辅以手势、表情,甚至是带有表演性的动作,才能够表达出比较完整的意思,才可能让成人理解幼儿的思想。3岁以后的儿童,开始逐渐向连续性语言发展,能够离开具体情景表述一些意思了。 自言自语阶段

3岁左右的幼儿开始沉浸在自言自语的语言快乐中。有的妈妈会因为宝宝总是自言自语而感到不解,认为宝宝出现了心理问题。事实上,宝宝在语言发展的这个阶段,就是喜欢自言自语,嘴里常常嘟嘟囔囔。有时妈妈能清晰地听到宝宝在说什么,如宝宝对着玩具娃娃或玩具说话,听起来仿佛还有实际意义;有时妈妈就不能清晰地听到宝宝说什么了,这更让妈妈感到莫名其妙,比如宝宝一边玩,一边嘟囔,似乎与目前的情景没有什么关系。妈妈不必担心,这是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幼儿语言概括和调节功能的发展过程。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思维能力不断发展,语言的概括能力逐渐增强,自言自语、嘟嘟囔囔的现象就会逐渐减少,直到完全消失。 开始对父母的语言产生反应

回想一下,宝宝在婴儿期,其行动是不受语言调节的;随着月龄的增加,宝宝开始逐渐受父母语言的影响,但还需配合手势、表情等身体动作。比如,妈妈对婴儿宝宝说妈妈要给宝宝喂奶了,宝宝不会有什么反应,因为婴儿还没有根据语言调节行为的能力。但如果妈妈总是在说话的同时配合一定的动作,一边说妈妈要给宝宝喂奶了一边把乳头露出来,或举起奶瓶喂奶,宝宝就会把语言和行为联系起来了。慢慢地,宝宝语言发展到一定水平,就能对父母的语言产生反应了,其行为也就开始受父母语言的调节了。3岁的宝宝,行为就开始受父母语言的调节了。 幼儿语言的自我调节

幼儿语言的自我调节功能开始逐步发展起来。当幼儿能以自己的语言调节自己的行为时,幼儿的心理活动也随之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成人思考做什么事情时,使用的是语言,无声的内语言帮助我们去作出某种决定。幼儿则是用外语言表达内心思考,这就是前面所说的自言自语。当外语言发展到一定程度,宝宝就会产生内语言能力。宝宝嘟嘟囔囔的时候,正是外语言内语言相互交叉的过渡期。3岁以后,宝宝思考问题,就越来越不需要外语言宝宝更像成人一样,静静思考,内语言来指导自己的外在行为。


在成人的视觉、听觉、味觉、感觉中,经验事实告诉我们,有许多时候,我们不用真地去看、去听、去闻、去感,一样能在内心中产生看、听、闻、感以后的心理感受。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这是因为我们成人有完善的内视觉、内听觉、内味觉和内感觉。宝宝各项能力都在发展,会看了,会听了,会闻了,会感觉了,这都是发展的台阶。如今,宝宝更加出色了,更高级了,开始全面向成人的内视觉、内听觉、内味觉、内感觉前进,真正开始了心灵之 .corrTxt_01{border-top:1px dashed #F0C8C8;margin-top:10px;}.corrTxt_01 h3{font-weight:bold;padding:5px 0 0 3px;line-height:25px;margin:0;}.corrTxt_01 ul{padding:0 0 0 18px;}.corrTxt_01 ul li{font-size:14px;line-height:%;}.corrTxt_01 a {text-decoration:none;}> 相关阅读:如何开发宝宝语言能力九个方法促进孩子语言发展宝宝语言能力如何快速提高?()宝宝学习语言的好帮手家长要读懂孩子的行为语言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nN.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