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类中药活性成分的探讨

2023-01-08 23:55:19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活血化瘀类中药活性成分的探讨》,欢迎阅读!
活血化瘀,活性,中药,成分,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活血化瘀类中药活性成分的探讨

作者:冯晓明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4年第06

【摘 要】目的:探讨活血化瘀类中药活性成分的临床引用。方法:检索近十几年有关活血化瘀疗法在心血管、呼吸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资料。结果及结论:活血化瘀类中药活性成分在临床治疗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微循环以及抵抗炎症等,但由于活血化瘀药物作用广泛,其活性成分药理作用机制没有完全阐明,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关键词】活血化瘀;活性成分;心血管疾病

活血化瘀类中药是指能够通畅血行、消散淤血,治疗淤血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1]。活血化瘀类中药种类多种多样,如黄芪、丹参、柴胡、川弓嗪等几十味中药,涉及多个科属的中药材。目前活血化瘀药物的活化成分主要分为生物碱类、黄酮类、香豆精类、醌类、酚类等。随医学技术和医学理念的发展,活血化瘀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如在心血管及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抑制血栓形成、抑制肿瘤转移等方面。本文旨在就活血化瘀类中药在临床上应用价值做一探讨,现将汇报如下: 1 治疗心血管疾病

中医理论认为,心主血脉,血液能够运行脉络之中,并循环全身,主要靠心得推动。气为血帅,气行则行,气滞则淤,气结则血凝,气虚则血脱,而血液循环则在维持正常机体功能、血氧代谢、血流动力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大量的临床实践也证明,血瘀症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缓解,由此可见活血化瘀疗法对心血管疾病有着独特的治疗作用。陈晨[2]等对活血化瘀中药的药理学研究发现,活血化瘀疗法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血流变,改变微循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心肌供血功能等。

西医理论研究表明冠心病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痉挛等,发病机理为心血管内皮细胞损害,血小板粘附,又因脂质代谢异常等多种疾病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医认为冠心病心绞痛等属于胸痹、心痛的疾病,基本的病理为心脉淤阻。因此清除心脉的淤阻以及防止血小板粘度,改善脂质代谢才是治疗冠心病的关键。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活血化瘀中药的活性成分对冠心病的治疗有特殊的作用,卢曽铭等[3]发现心元胶囊(含首乌、丹参、三七等)具有确切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柴雪妍等[4]研究证明,红花能够有效的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激活和释放TXA2,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又有积极的防止作用。刘晓丽等[5]发现,川芎嗪具有良好的钙阻滞剂和抗氧化作用,可以吸附于管道表面,减轻细胞的破坏作用,减少细胞受损释放炎症介质,从而改善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综上所述,大多数的由血液动力学紊乱所导致的心血管疾病,都属于活血化瘀疗法的诊治范围,应用活血化瘀疗法具有独特的疗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包括慢支炎、各种类型的肺炎、支气管扩张并感染、肺心病并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渗出等基本病变且具有局部的血供差或血运障碍。病理学的相关研究证实,呼吸系统疾病和微循环障碍有密切关系。我国中医认为,肺为不耐寒热的娇嫩之脏,易受外界六淫之气,肺部疾病的常常可导致肺部淤血的生成,贯穿着整个肺系病的始终,因此活血化瘀疗法在治疗肺部疾病方面同样具有的作用。 毛莉娜等[6]37例慢阻肺患者采用活血化瘀中药制剂桃红四物汤(包括: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等)治疗总有效率为91.89%,结果显示活血化瘀法中药制剂对慢性肺阻病加重期的疗效确切。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活性成分能够改善呼吸道及肺组织的微循环、增加流量及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抗感染以及抗缺血缺氧,特别是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3 消化系统

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文献可见,活血化瘀疗法在消化系统疾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早期脂肪肝等均得到了确切的临床疗效。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报道的文献较多。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胃粘膜发生萎缩性改变的慢性胃炎,主要病理特点是胃粘膜固有腺体数量减少或消失,伴有纤维组织增生,黏膜增厚。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胃脘痛、痞满。嘈杂的范畴,主要机理是饮食不节制损伤胃络,或是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血失和,气滞血瘀,最终导致脾胃虚弱与气滞血瘀并存[7]。综上所述,采用活血化瘀中药活性成分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理论根据。石孝孝等[8]采用健脾活血法(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健脾益气,蒲黄、五灵脂、刺猬皮活血通络,逆转胃粘膜肠上皮化生和异性增生,总有效率达到92.4%。经临床实践证明,大黄、丹皮、赤芍、川芎等活血化瘀药物可通过机体调节作用减轻炎性渗出,促进炎症的恢复,其次还可改善血运障碍,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最后活血化瘀药能对腹腔内血液和血凝块的分解吸收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技术和医学理念的发展,中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疾病。但是从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由于活血化瘀中药的作用范围很广,成分复杂,包括了复方、单味中药、提取物及单体化合物,因此其药理作用机制有些并不十分清楚,应该作为以后研究重点,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石卫洲,杨秀芬,程允相等.活血化瘀类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抗氧化酶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3224):284-288.

[2] 陈晨,刘倩,高华.活血化瘀药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药事,2011256):603-60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卢铭,孙玉容,杨小虹等.心元胶囊治疗心阴虚兼心血淤阻症的心绞痛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使用临床急救,1998512):532.

[4]柴雪妍,周翠莲.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生,20091040

[5]刘晓丽,霍展,张金莲.盐酸川芎嗪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中国航天医药杂志,200952):144-146.

[6]毛莉娜,罗光伟,万军等.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急性急性加重期37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3229):14-15.

[7]历娜娜,郝微微,温红珠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概述[J],新中医,2013745),155-157.

[8]石孝孝.健脾活血方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8[J],陕西中医,2006269):1050-1051. 作者简介

冯晓明(1986-),女,江苏省连云港市人。大学本科学历。现为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学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WbG.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