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中国养生养老的发展前景》,欢迎阅读!

第一章 前言
养生养老,是60年代以来国际上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其原因是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借鉴国际养生养老“产业”发展的经验,促进我国养老事业的发展,以便更好地解决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是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件大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凡60岁以上人口大于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大于人口总数7%,满足上述任何一个条件,则证明该国进入老年化。
参照这一规定,199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就已经占人口总数的10%,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3%,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步入了老龄化国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中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到203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的比例将会达到23%。据相关专家预测,中国人口老龄化高潮将在未来二三十年到来。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把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福利事业,作为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重要发展目标之一。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会长李宝库先生,多年来以“孝行天下,共建和谐”为己任,致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养老保障体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养老事业基金管理委员会的宗旨是: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争取海内外关心中国老龄事业的社会团体、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支持和帮助,协助政府积极推进中国老年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老年教育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强同国际老龄组织、友好机构及各方面人士的联系,促进互相间的合作与交流。帮天下儿女尽孝,给世上父母解难,为党和国家分忧。
我们坚信,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养老事业基金管理委员会《全国连锁老年事业(唐海)生态体验中心实施方案》的具体实施,必将为促进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章 背景
一、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趋势
如果说20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是战争的话,那么在不发生大规模战争的情
况下,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将是老龄化。我国已经步入了老年化的行列,但目前,我国以老年人养老为核心的老年产业的发展程度还极为不足,对于新型老年产业的发展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传统的养老方式,基本以居家养老为主,在中国这个讲求孝道的文明古国,子女对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和责任,同时也成为衡量社会对子女道德尺度的标准,居家养老的方式受到推崇。但自70年代中后期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家庭单位趋于小型化,现在基本属于“4-2-1”的模式,两个年轻人要赡养4个老人同时还要养育一个孩子,加之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家庭承担养老的弊端日益显现。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时间不长,机制不健全。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老年人口的数目也是逐步增加,所以单纯的依靠子女来实现养老的诉求,越来越不能满足目前养老的需要,这就需要一种新型养老模式的出现。
2.社会福利和慈善机构的数量缺失,养老机制不完善,提供给个人养老服务单一,仅能提供饮食,清洁等基础护理,其他方面目前达不到。
3.我国空巢老人的数量在近年来激增,且数字还再持续增加。由于空巢给老人带来的精神上养老需要远远大于身体上的需要,所以,提高老年人养老的质量和服务,迫使新型的养老模式产生。
综合而言,目前我国的养老产业存在种种的缺失,巨大的养老产业缺口需要一些新型养老产业快速发展,以全面丰富和完善养老模式。
而西方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在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上,应当充分考虑市场的作用,政府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包下来。政府应当管和能够管的,是为老年人提供必需的经济保障和医疗条件,例如国民养老金、基本医疗服务等。但是老年人需要的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还是要通过市场的办法来解决。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主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必然随之扩大。包括老年用品制造、老年家政服务、老年健康服务、老年文化教育旅游服务、失能老人护理服务等等。为了迎接老龄化的挑战,中国首先需要解决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在政府承担社会养老义务、“机构养老”覆盖最需要帮助老年人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企业和民间力量,大力发展养生养老“产业”。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二、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Ua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