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赤壁怀古》宋词赏析

2022-11-29 12:05:22   第一文档网     [ 字体: ] [ 阅读: ] [ 文档下载 ]

#第一文档网# 导语】以下是®第一文档网的小编为您整理的《《满江红·赤壁怀古》宋词赏析》,欢迎阅读!
满江红,赤壁,怀古,宋词,赏析
《满江红·赤壁怀古》宋词赏析

《满江红·赤壁怀古》宋词赏析

【年代】:宋

【作者】: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 【内容】

赤壁矾头,一番过、一番怀古。 想其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 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 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多么? 江上渡,江边路。 形名胜,兴亡处。 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

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 问道傍、柳树为谁春,摇金缕。 【鉴赏】:

宋宁宗嘉定十二年(1219)左右,戴复古曾在鄂州吞云楼编写一阕《水调歌头》的词作,《满江红·赤壁怀古》词,约写于《水调歌头》的前后,此刻词人正在鄂州、黄州一带周游,黄州郊外有赤壁矶(又名赤鼻矶),虽有人考证这儿并非赤壁之战的战场,但时人或许有些传说,前此又有苏轼的“大江东去”一词,词人过此,也不免生发怀旧的爱情,继苏轼之后,再写一篇赤壁怀古词。 这首词,风格豪放,苍劲有力,在天然朴素的描绘中,不时有浓重之笔与用力之笔呈现,平平之中见奇伟。清人纪昀非常赏识这首词,觉得它的豪壮之气并不逊于苏东坡。

1 / 3




上片最初说“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与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比较,复古词显得起势平平,远不如苏词的气势雄伟;但戴词以朴素的叙说入题,倒也显得天然轻捷。苏词中的周瑜形象,着墨较多,形象较明显;复古词写周郎,仅写他“气吞区宇”的英豪气慨,别是一种写法。对赤壁大战局面的'描绘,苏轼仅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一句;复古词则用浓墨重采,竭力烘托气氛,艺术地再现这一惊心动魂的大战。“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两句,用精工的对偶句,把战役的局面体现得酣畅淋漓,生动、恰当地描绘出吴蜀联军的昂扬士气,写出了火攻曹军时的翻江倒海之势。“貔虎”本指猛兽,比方骁勇的戎行。“鱼龙”指潜蛰江中的水族动物,杜甫《秋兴》诗有“鱼龙孤寂秋江冷”之句,在千艘列炬的大奋斗中,那些潜居江中的鱼龙,再也不会感到孤单,它们因为遭到烽火的要挟而感到怒不行当了。“卷长波、一鼓困曹瞒”句,刻画出汹涌澎湃的中流水战,气势磅礴,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有异曲同工之妙,逼真地描绘出曹军溃散之快,周瑜取胜之速。词写到这儿,猛然转机,“今多么”三字提出问题:现在又怎样呢?这转机一问,问得很好,慨叹苍莽,意味深沉。南渡之后,国势一日不如一日,复古将大半生目睹心伤的国务,全含在这一问句中。

下片“江上渡,江边路。形名胜,兴亡处”数句,写赤壁矶邻近的山川形胜,迫怀赤壁之战的遗址。词人以为建安十三年产生在这儿的一次战役,是两军决议存亡的一次战役。现在看到这些遗址,自己得到的殷切感触,真胜过读前史书籍。下面又将话题一转,表达词人忧国伤时的慨叹:“几度春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东风吹,光景移,由三国至今,改朝换代的事现已产生不只一次了,前史的往事现已随江潮而逝去,这是前史的规则。千古风流人物,也跟着滚滚东流的长江而消逝了,现在又有谁能拾掇祖国残缺的山河啊!下片的结穴处,词人向道旁柳树提问:问道旁柳树在为谁生春,为谁摇摆金色的柳条。言下之意是,因为自己感时伤世,面临“春风柳树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欣赏了。这与杜甫的《哀江头》“江头宫廷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以及姜夔《扬州慢》结穴处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是同一种方法,都是以无心欣赏美景来表达作者的年代感伤。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dy1993.cn/TShG.html

相关推荐